甚至連羅馬教皇都看過學術期刊!
前前前前前任羅馬教皇,在讀到日心說的時候,立即給歐洲各國君主寫信,聯手封禁所有來自東方的歪理邪說。
各國君主爽快同意,卻私底下找來自己看,因為大多數論文看不懂,他們才收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如今除了教皇國,整個義大利地區,都是神羅的地盤。
義大利的幾大商業城市,有一些貴族已在悄悄研究東方學術。教皇越是**,他們就越要看,而且一點都不害怕。
因為他們是神羅皇帝的子民,而神羅皇帝又跟教皇有極深矛盾。
給教皇十個膽子,都不敢派人到神羅的地盤玩燒烤。
神羅皇帝,其實已悄悄研究出火器。只不過皇帝年紀大了,國內又矛盾一大堆,不想再主動開戰而已。
下一任神羅皇帝繼位,必然要使用火器作戰,而且首先打的還是內戰!
只看有了秘密火器部隊,神羅是不是還會如歷史上那樣崩潰,霍亨斯陶芬家族是不是還會大權旁落。
東學西漸,愈演愈烈。
這個時空的西方歷史,必然變得更加面目全非。
不論如何,從義大利到拜占庭,再到中東幾個大國,有無數學者把大明視為“天國王朝”,把大明帝國視為他們的精神故鄉。
他們仰慕大明的一切,而且編出各種各樣的故事。
那些故事往往帶有政治隱喻,而大明永遠都是正面形象。
嗯,中世紀的《意林》。
而且,大明太祖朱國祥,在各種故事裡的出場次數最多。
朱銘反倒成了一個只會打仗的君主,往往行事衝動不顧後果。這個時候,朱國祥就會站出來,用富含哲理的話來教育兒子,朱銘聽了訓誡連忙改正錯誤。
那些編故事的西方學者,一個個都蔫兒壞呢。
他們自比朱國祥,把君主比作朱銘。那些故事的中心思想,無非就是老子教訓兒子,也是他們在教訓自己的君主。
比如說,朱銘有一天色心大起,騎馬衝出皇家城堡,跑去自己的直轄領強搶民女。
關鍵時刻,朱國祥出現了,一番言語就讓兒子改邪歸正,從此下令全國的貴族都不準強搶民女。
於是乎,大明天國的女孩子,平時可以隨便出門,根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這種故事編多了,朱銘的形象就很奇怪。似乎各種壞事都做了一遍,壞得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卻又是一個知錯能改的明君。
亂七八糟的小故事越傳越廣,就連民間婦女都用朱銘來教育兒子“很遠的東方有個朱神符,小時候就像你這麼胡鬧。後來他聽爸爸的話,改正錯誤就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