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諸葛亮在研究連發弩的時候,卻覺得床弩也仍有發展空間。
既然笨重的缺點無計可施,那就乾脆放棄不管了,想辦法將威力拉滿,精度拉高。
畢竟石頭飛行緩慢,容易躲避,倘若床弩精度提高一些,至少攻城、守城之時仍可有一席之地。
再就是鎧甲,現有的鐵扎甲沒有袖子、沒有領子,防護力還是低了一些。
在諸葛亮眼裡,啥都沒有人值錢,為了節省而導致死傷增加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
尤其穿得上玄鎧的,要麼是軍官、要麼是精兵,死一個虧一個。
於是他在原有玄鎧的基礎上又拉出了兩條袖子,同時設計了一個立領擋住了脖子,下襬拉長成裙甲。
同時改良了甲片的層疊排布方式,進一步提高了防禦力。
“其袖若筒,便叫筒袖鎧好了。”
比之仍在研究過程中的連發弩和改良床弩,筒袖鎧是最先完成設計的。
他還不知道,劉禪那邊已經開始突飛猛進的點亮鍛冶科技了。
倘若將他新設計的筒袖鎧,再配上劉禪最新鍛冶技術打造的甲片,往季漢的幾位人形高達身上一套……嘖嘖嘖。
諸葛亮在專注於搞發明創造,法正則在根據老劉的指示調整官員薪俸。
稅收改革的影響太大,成都高層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還是以南中為試點,觀察之後再行議定。
於是老劉又打算先從改良官員薪俸開始,兒子那話怎麼說的來著……縮小貧富差距?
現如今沿襲舊制而來的各級官員薪俸,其實是十分不合理的。
主要體現在低的太低,而高的太高。
雖說有些官員能當上官,原本就不是很在意這點薪俸。
可也有的人是真靠這些微薄的薪俸養家的,而且往往正是這部分人,更加廉潔奉公。
反而倒是能身居高位者,並不差這三五百石,卻拿著高額的俸祿。
曾經出過這麼一件事,有一個小縣的縣佐,竟然因為薪俸不夠吃用(不足百石),在冬日在家中凍餓而死。
事後還被引為一段佳話,稱頌此人的廉潔。
劉禪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就覺得這事兒挺扯淡的。
這件事難道不是制度上的恥辱嗎?是應該稱頌的事兒嗎?
稱頌這種悲苦的目的,莫非是要讓其他基層官員都學他,全都把自己餓死?
你有稱頌這種可悲之事的功夫,為什麼不幹點實事兒呢。
劉禪與老劉談及此事的時候,老劉也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