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利用這個空窗期,又是劉氏中央聲望最高的時候,正是改革的好時機。
簡單說就是上減下增,當然如今大家名義上都是大漢朝廷的官員,即使改也是改實不改制。
也就是應發工資不變,只改實發工資。
高層大都是自己人,推行沒什麼阻力,基層則很多都是益州本地人,所以此舉還變相提高了益州本地人的待遇,進一步拉近了中央和本地士人的關係。
不僅諸葛亮與法正在忙,劉巴也在主持繼續改進荊益的經濟狀況。
當今社會不同於後世,農業才是當之無愧的經濟支柱,歸根結底這是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但也不是說其他經濟生產就不重要了,只是佔比普遍不高。
而劉巴對佔比不高的理解是:潛力巨大。
在劉禪開始控制趙氏商號經商之前,諸葛亮已經看到了蜀錦的強大吸金能力。
而如今劉巴不僅延續了諸葛亮的戰略,繼續鼓勵民眾種桑養蠶販賣,同時擴大錦城規模,規範錦官對錦城的管理。
官營私營兩條渠道擴大生產經營,加上劉禪的葡萄酒產業,力求打造成益州的拳頭產品。
是貴族,就要穿蜀錦,喝陳釀葡萄酒。
不然那還算什麼達官貴人?算什麼名士風流?
何以彰顯你高貴的氣質?太丟人了好吧。
這種思想不知具體從何時開始,已經隨著出入蜀地的文士、官員、大戶,還有商賈們流傳了開來。
漸漸形成一股流行風潮,刮進了魏吳上流階層之中,大有先兵戈一步“掃清六合,席捲八荒”之勢。
魏吳兩地產的錦衣華服、釀的水酒大都敗下陣來,只有杜康由於有著曹老闆生前的代言,在北方市場尚有一戰之力。
在高度白酒還沒有出現的當下,經劉禪與諸葛亮改良的葡萄酒,尤其是陳釀版本口味醇厚綿長,可謂一枝獨秀。
再加上有意識的宣傳造勢,以及上層將其當做戰略之一的重視,方有今日局面。
不僅蜀錦與葡萄酒在商業上大獲成功,隨之而來的還有直百錢在魏吳兩地的私下流通。
自董卓當初濫造劣質五銖錢,將這套貨幣體系的信用玩崩之後,曹魏也曾試圖恢復,但終以失敗告終。
再加上戰亂造成的物資短缺,百姓為了不受通脹影響,紛紛迴歸了以物易物的狀態。
卻沒想到,老劉當初為了解決府庫空虛打造的直百錢,反而利用這個機會與其強勢商品,漸漸有大行其道的趨勢。
除了軍事裝備之外,在經濟、制度等其他方面,老劉集團也都漸漸開始發力了。
而這些,則更加難以被對手察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