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四年。
正旦大朝會也變成了越來越禮儀性的大朝,基本上這一天就是一個儀式。
各地朝集使,地方封臣諸侯,藩屬國以番邦使者來朝。
各種歌功頌德。
中書令長孫無忌代表三院宰輔做了一個報告,回顧了一下過去這一年來朝廷的各種朝政,各種政績,然後也展望了一下未來。
太子承乾也做了個報告,主要是頌揚皇帝的功績。
這樣的大朝會,也不是沒用,其實也還是很有必要的。
很能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同時也是向地方的諸侯、各藩屬國、各外邦展示大唐朝廷的強壯肌肉。
最後,皇帝下旨刊印大唐最新的疆域地圖,以及今年的歷書。
對於來朝的番邦使者自然也是要賞賜一二的,總之這是一次成功的大朝會,團結的大朝會,振奮人心的大朝會。
大朝會結束,李超也鬆了口氣,這大朝會開的累。他這個太師,還不能缺席。
御書房。
開完大會開小會。
“明年朝廷還是要對外繼續擴張,同時也要加緊移民。朝鮮半島,信度領、林邑領,這都是肥沃的土地,是產糧區,可現在人口較少。尤其是在林邑和信度兩領,那邊漢人太少,土著太多,這不利於我們的統治,我們明年還得想辦法,從中原的那些貧困的山區,以及易受災之地,鼓勵遷移百姓移民過去。”
移民的好處是不用說的,大唐這些年已經深深償到了移民的好處。
每打下一地,移民過去,分田授地,百姓有了土地,便成了自耕農,尤其是邊疆之地分的地多,還成了地主,相當於成了大唐的中產階層,這是最穩固的一個階層。
而朝廷新增了耕地,糧食也增加了。
如今朝廷不那麼缺糧了,但也可以種棉花種甘蔗種油菜等經濟作物啊。
有了漢人移民,大唐在新擴張之地的統治自然也就穩固下來了。
對外開拓以及移民,這是未來不變的主政策。
“陛下,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廣,臣以為朝廷有必要多修一些道路。”
“可以。”
大唐現在有長江黃河以及東西兩大運河還有海運的便利,但陸路運輸也是必不可少。增修道路是必須的,去年工部就制訂了幾條重要道路的修建計劃,一是打通江西到廣東的道路,開闢透過五嶺山脈的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