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鶯鶯問,“年糕有哪些味道的?”
老蔣如數家珍,“有桂花糖年糕、水磨年糕、八寶年糕和豬油年糕,當然也有什麼都不加的年糕。”
“每樣都弄點。”李超道。
老蔣拿了李超的命令,立即昂首挺胸的去挑選打糕的隊伍去了。李超給他放話了,人隨便挑。
“入選打糕隊的,男的給五斤年糕,女的給四斤。”老蔣得意洋洋的向大家宣佈。打糕也就三四天時間,雖然說打糕是個很講究技術也很累的活,但大家本來就是李家的人,現在三天時間能額外得幾斤年糕,豈會有不樂意的。
家裡男男女女僕佣們,是踴躍報名。
五斤年糕,能換上好幾斗的救濟糧了。
老蔣最後選了五十號人,以五人為一組,弄成了十個組。反正李家不缺臼,蒸籠、鍋這些都是有的。
被老蔣選中的興高采烈,還對老蔣大為感激,沒被選中的,不免嘆氣連連,深感遺憾,還有幾個厲害的,還要跟老蔣論理論理,最後老蔣搬出李超的名頭,這些落選者也不敢再鬧,老實下來。
打糕首先需要江南的糯米,打糯米磨成粉。
家裡有磨,有驢,這個倒不難。
那邊糯米開始磨粉,這邊老蔣已經拿著些剛磨好的糯米粉,開始加水。加水後就可以上鍋蒸,糯米粉加水是非常有講究的,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則嚴重影響到年糕的口感。
老蔣經驗很好,拿著斗量好米粉,再按比例量好水。
“蔣叔,是不是就可以蒸了?”
老蔣挽著袖子,一雙手全是米粉。
他搖了搖頭,“現在蒸可不行,糯米粉加水拌過後,還得過篩子呢。”
李超站在一邊饒有興趣的看著老蔣又找來把竹篩開始篩。
等篩好後,終於可以把米粉放進木甄中蒸,僕婦按吩咐開始添火。
磨糯米粉、添水拌粉、過篩、上甄、燒火蒸制,李超在一邊安排著把這一道道工序,變成了流水線。
第一籠很快蒸熟,成了一大團。
“你們看好了,打年糕講究個巧勁。”
老蔣頭拿來一把大木槌,往放進臼中的糯米糰上桘打。剛蒸好的糯米糰十分的粘,打下去軟綿綿的,木槌提起來的時候,還會粘在上面,
打年糕,得力大,可更得講究個巧勁,要不然有力都使不出,讓你如同陷在泥沼裡一樣。老蔣頭打起來挺輕鬆的,旁邊的年輕家丁們躍躍欲試。
老蔣頭呵呵的笑著,把木槌交給旁邊一個小夥。
那小子十八九歲,長的壯實,人高馬大的,接過木槌,先往手裡吐了口唾沫,然後握起木槌就猛用力砸了下去。然後用力把桘子提起來,憑著蠻力,他打的又狠又快。
不過僅十來下,這小夥就已經面紅耳赤,手越來越慢了。那看似不大的一團年糕,卻似乎有百斤重,讓他這個一身蠻力的小夥都掄不到木槌了。
老蔣這時笑呵呵的從小夥手裡接過槌子,開始重新掄動。木槌一到老蔣手裡,重新又聽話起來,根本不會打到石臼上,彷彿十分聽話一樣。
“看好了,用力要巧。”
在老蔣的指點下,那小夥也不再小瞧打糕了,認真的學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