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 (1 / 2)

吳昌時很快交代了毒死張溥的事宜,前因後果交待的非常清楚,完全符合鄭勳睿的判斷,周延儒佩服的同時,當然要在這件事情上面做文章,他明白鄭勳睿的目的,就是要從道義上面徹底擊潰東林黨、復社和應社,讓這個集聚讀書人的組織徹底的崩潰。

案子交到大理寺的時候,周延儒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大理寺審訊的結論很快出來了,吳昌時毒死張溥的事宜,被定性為內訌,東林黨和復社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當然最終結論之中,也對張溥多年來自高自大的行為無情揭露,正是因為張溥這種目中無人的行為,惹怒了吳昌時,引來殺身之禍。

周延儒和大理寺都非常聰明,大理寺的結論沒有牽涉到錢士升和錢謙益等人,但是明白人都能夠看清楚其中的意思,要知道吳昌時想著毒死張溥,這麼大的事情,錢士升等人不知道是說不過去的,畢竟真正能夠決定東林黨事宜的還是錢士升、侯詢和錢謙益等人,從這個層面來看,這些人怕是還參與其中了。

官府沒有給出結論的東西,就會瘋狂的議論,人人都是有思想的,都會聯想。

這種表面上看的不牽涉,用意更加的險惡,其實徹底擊垮了錢士升和錢謙益等人。

邸報發往了省府州縣,瞬間引發了軒然大波。

東林黨和復社瞬間就處於崩潰的狀態,要知道對張溥有好感的讀書人還是不少的,沒有人想到東林黨和復社會作出來這樣的事情,偏偏這個時候,錢士升、侯詢和錢謙益等人,都做了縮頭烏龜。根本不敢出面來解釋。

鄭勳睿還真的沒有干涉這一次的審理,看到了大理寺的審理結論,就連他都是大吃一驚。想明白其中道理之後,他也只能夠是苦笑了。

內閣的事宜。鄭勳睿已經考慮成熟。

內閣制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出來的,以前的歷朝歷代都是丞相制,朱元璋建立內閣制,不過是為了鞏固皇權,壓制丞相的權力,不過到了嘉靖年間,內閣的權力絕不亞於丞相了。

內閣制與丞相制的優劣,不好評述。歷史上各有各的看法,其實幾百年之後,內閣制依舊在某些國家維繫。

鄭勳睿不想變動內閣制,如此耗費的精力太大,但他需要對內閣製做出巨大的調整。

鄭勳睿對權力的認識有些不一樣,權力需要得到限制這一條是毫無疑問的,但若是不充分賦予辦事官員權力,人家也是不可能好好辦事情的,而且發展商貿已經成為當今最為重要的事宜之一,這就需要用諸多的規章來限制權力了。否則官商勾結造成的巨大破壞,遲早會導致大規模腐敗的出現,最終導致國家的滅亡。

世界上沒有最為完美的制度。都是相對好的制度,制度同樣不是一成不變的,也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的改進,從這個方面來說,鄭勳睿也需要在制度層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內閣與六部和都察院等,是不是聯絡在一起,這是鄭勳睿思考最多的問題,也就是說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直接組成內閣,還是單獨設立內閣。管控所有的部門。

兩者各有優劣,以六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直接構成內閣。這樣少了一個權力層面,辦事能夠更加的高效。但是缺陷也是明顯的,那就是缺少了討論協商的過程,容易形成獨斷專行的局面,而在六部和都察院之上另外組建內閣,就能夠擴充一個討論的層面,很多的事情可以在內閣充分討論,將這些討論的意見提供給皇上決策。

看起來單獨設立內閣好處要多一些,至少內閣能夠依據六部和都察院提出來的諸多決策的事宜充分討論,接著將討論的意見提供給鄭勳睿決策。

可鄭勳睿不是這樣看的,單獨設立內閣就多出來了一個層面,建立一個強大富庶的國家,需要權力高度集中,需要各項決策能夠迅速的貫徹落實下去,若是很多的決策還如同往常一樣討論來討論去,就是難以透過和落實,那麼發展的步伐就必定會減慢,強大和富庶就必定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幻。

所以鄭勳睿的考慮,是高度的集中權力。

皇權和內閣權力之間的博弈肯定存在,這需要用制度確定下來,權力博弈最為集中的地方,主要就是在用人和用錢兩個方面,至於說言官彈劾的制度,鄭勳睿毫不猶豫的廢除了。

不是說言官彈劾的制度不好,可惜這種好的彈劾制度,經過多年的延續,早就變味了,有很多的讀書人,為了能夠掙到名聲,不惜想方設法的彈劾,甚至是無中生有,他們不怕廷杖,不怕怒斥,抓住皇上期盼有著好名聲的心理,肆無忌憚。

更加關鍵的是,這些言官不一定知道下面的實際情況,也不一定知道政策推行帶來的效果,他們已經陷入到為彈劾而彈劾的怪圈之中。

這樣的言官還有什麼作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