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團大戰”、“網際網路打車補貼大戰”等燒錢搶市場成功之前,很多人對於這種玩法,其實不太理解。
尤其是看京東每年都虧的財報,以為人家過的很慘。
但實際,對京東的交易盤子和營收來說,那點虧損不算啥,人家要的是市場。
因為網際網路市場,會放大冪次法則,也就是那個贏家通吃定律。
傳統經濟有區域分割,但網際網路卻打破了這種界限。
一旦找到一個有機會的網際網路垂直細分領域,就只有一個核心目標:用最快速度成為第一名,最差也要成為第二名。
如果不小心成為了第三名甚至更後,那麼基本意味著創業失敗了。
是以,那些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以及他們背後的資本,才會養蠱一般,拼命的燒錢廝殺搶佔市場。
因為如果掉到第三名開外,基本就是沒戲了。
不過萬事沒有絕對,國內的網際網路產品,基本都是以服務為主。
像抖音進入短影片領域時,都2016年了。當時的市場霸主快手,在13年就開始轉型做短影片了。
可抖音卻能後發制人,迎頭趕上,可見先行一步,不見得就能贏。
歸根結底,還得是產品和服務到位。
在這方面,易行打車的軟體,是超過快滴。
前者是由陸炎帶領團隊開發,設計出的東西,也是成熟好用的。
快滴在這塊要略遜一籌,雖然能模仿易行打車的介面、功能,可因為團隊整合,成立時間短等,軟體還需要最佳化。
那邊的另一個缺點就是,整個企業是透過收購、併購組合而成的。
從體量看,貌似不小。可實際戰鬥力,就不是那麼回事。
數學題中,1加1是等於二。
可在企業執行中,一加一的效果,還有可能是負的。
像“千團大戰”時,拉手網等一些團購網站,就熱衷於搞併購,高薪挖人,給公司的發展埋下隱患。
因為有人,就有江湖啊!
一個城市,本來兩個團購網站是競爭關係,結果因為收購合併了。老總一個,副總好幾個。
做點什麼事,各種扯皮。
而像高薪挖人這種事,處理不好更是隱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