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中更是傳來了劉永錫擅作主張收編數十萬大順軍殘部並納李自成孀妻高氏為側妃的訊息,唐王與黃道周都以為這件事會在越明朝中鬧得天翻地覆,畢竟在隆武朝為了收編這幾十萬大順軍殘部的問題已經大鬧了一次,雖然最後沒形成定論,但很多在職官員已經因為意見不合直接跑去浙江投奔張皇后。
現在唐王、黃道周與鄭芝龍都希望浙江因為這件事能大鬧特鬧,最好是張皇后、坤興公主與劉永錫會因此撕破臉甚至打上一場內戰。
但是讓福建君臣失望的是雖然事情確實鬧得不小,但是很快就平定下來,甚至連那些因為不滿唐王收編流賊才轉身投靠浙江的官員都保持沉默,甚至有個別人還開口讚美越王殿下與懿安皇后在這件事的英明神武。
這讓看好戲的福建君臣更加憂心重重,雖然不知道浙江到底收編了多少大順軍殘部,而且高氏在大順軍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但是形勢顯然越來越對閩中不利,而且高氏與流賊殘部為浙江所用之後,隆武朝的湖廣巡撫何騰蛟就處於非常不利的態勢。
因此唐王不得不把鄭芝龍請過來:“浙人與建虜在江南一直處於對峙之中,我軍如果出兵支援浙人,南安侯覺得應當從哪裡下手為好?”
鄭芝龍當即笑了起來:“陛下,與其興師動眾不如派個使者往杭州跑一趟!”
雖然鄭芝龍沒說為什麼要派使者往杭州,但是原本對鄭芝龍寄以厚望的唐王為之色變:“南安侯,你我君臣一場總要善始善終吧!”
鄭芝龍卻是不把眼前的隆武皇帝放在心上:“殿下,我一直想著君臣之間應當善始善終,從來也沒辜負過殿下,但是殿下心中是否虧欠只有殿下知道了!”
他是直接把“陛下”改成了殿下,不僅唐王為之色變,就連在場的文官都是為之色變,如果不是鄭芝龍手握重兵而且福州也是鄭氏兄弟的地盤,恐怕當場就有文官跳出來要誅殺鄭芝龍這個國賊。
唐王是手抖了半天才終於反應過來:“南安侯,朕要御駕親征!”
鄭芝龍臉上不由露出了笑意:“殿下果然聰慧,本侯是福建人,自然不願意戰火波及福建故土,但君臣之間善始善終,殿下願意御駕親征,那自然是最明智的決定!”
雖然鄭芝龍與浙江方面的談判還在進行之中,但是鄭芝龍已經決定放棄對隆武朝廷的全力支援,畢竟他與隆武朝廷之間已經有太多的不愉快,隆武朝雖然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但是唐王與他身邊的文武官員卻是想盡一切辦法打壓鄭芝龍。
鄭芝龍自詡論能力並不遜色於北面的那位越王殿下,但是自己到隆武朝始終一事無成,就是因為隆武朝眾正盈朝還有唐王這樣的好皇帝,而北面卻只有張皇后與坤興公主兩個小女人,可以讓劉永錫盡展身手。
因此他迫不及待地說道:“不管殿下有什麼條件,現在都可以提出來,畢竟我覺得君臣之間真應當善始善終!”
但對於隆武朝廷來說,這個訊息甚至勝過了越明攻取南京祭拜孝陵,畢竟隆武能在福建立國完全是因為得到了鄭芝龍的全力支援,而鄭芝龍翻臉之後隆武朝在福建恐怕連存身之地都沒有,但是唐王對另一位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充滿了希望:“多謝南安侯,朕這就準備親征湖廣,有何騰蛟何巡撫在,國家必能中興!”
但是不僅僅是隆武朝廷盯著湖廣,現在的阿濟格也因此一則意料之外的訊息大吃一驚:“這是哪裡來的謠言?明國與流賊之間勢不兩立,流賊怎麼可能為明國所用!”
但是專程從江西趕來報信的尚可喜卻是信誓旦旦地說道:“此事千真萬確,而且我聽說偽越王不但收編了荊州的數萬流賊,還特意納了李自成的高皇后為側妃,並讓高氏坐鎮荊州總督五省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