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大典能理解劉永錫的一片苦心,但他不相信劉永錫是真心想收編這幾十萬大順軍殘部,但是他一提到盤據川蜀的張獻忠,張國維就立即補充說道:“朱相國說得極是,咱們要立國東南必須據有荊襄,不然國家必然危在旦夕,現在不管是阿濟格、何騰蛟還是張獻忠盡取湖廣,對國家都極為不利!”
路振飛雖然對這件事保持中立態度,但是張國維這麼一說他也來了興趣:“殿下,兩位相國所言極是,咱們要立國東南首先就要保有荊襄與江淮,但殿下可以親自經略江淮,荊襄恐怕就要暫時利用高氏與她名下這些流賊殘部了!”
對於一個據有南方的金陵政權來說,必須保有荊襄與江淮,而且兩者缺一不可,但是以現在的形勢而言,越明軍在光復金陵之後肯定是先繼續向江淮進軍,上游雖然有王孫藩、金聲、邢勝平諸軍,但是不管是阿濟格、何騰蛟還是張獻忠都不容易對付,在這種形勢下利用高氏與大順軍殘部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朱大典這幾天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剛剛入閣的路振飛一直保有懲治流賊殘部的想法,現在看到路振飛有這麼大的轉變自然是特別開心:“路相國說得極是,大順軍已經是昨日黃花,張獻忠才是心腹大患!”
路振飛與朱大典這麼一說劉永錫才想起來,張獻忠在川蜀要一直折騰到順治三年冬才被豪格所滅,而現在豪格與多鐸都在應天府,恐怕張獻忠眼下正在春風得意,而且很有可能東進荊襄。
雖然對張獻忠評價不高,但是張獻忠如果出三峽的話對湖廣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而且更重要的是張獻忠在湖廣轉戰經年甚至還佔領過武昌,他重返湖廣會不會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劉永錫不由點了點頭:“幾位相國說得都對,我就擔心張獻忠這賊子才會納高氏為側妃,這件事麻煩三位相國同張娘娘還有公主殿下說清楚!”
雖然劉永錫第一時間就說服了張皇后與坤興公主並讓這幾份詔書成為朝廷的共識,但是劉永錫知道張皇后與坤興公主都有點不開心,畢竟還沒收復南京越王殿下就要娶個側妃進門,哪怕這位側妃現在遠在荊州,但是張皇后與坤興公主都有點小小的不開心。
這個訊息是朱媚兒偷偷洩露給劉永錫,但是她說這話的時候同樣帶著酸味,誰叫張皇后決定等收復南京她與卞玉京兩位女官隨公主殿下一起嫁過去,結果南京還沒收復,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高氏已經成了越王殿下的貞義夫人。
雖然劉永錫自己說是“側妃”,但是有了這位曾是大順皇后的越王妃在她與卞玉京的地位又要下降一位。
只是劉永錫雖然好不容易把朱媚兒與卞玉京哄開心了,張皇后與坤興公主還是有些小小的不開心,而劉永錫又忙著趕回溧陽,所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這幾位閣臣身上。
而朱大典第一個答應下來:“殿下請放心便是,這件事就交給我們幾位老臣了,說起來這都是我等考慮不通,只想著福建那邊也是友軍,但是不象殿下考慮得這麼周全,等收復南京我們與唐王之間就沒有任何緩和餘地了!”
現在雖然是浙閩並立,但是在收復南京之前大家都有著共同的敵人,但是越明一旦收復南京那麼合作抗敵的基礎就不復存在,而張國維也已經想明白了:“延之所言甚是,中興大業必須從長計議,即使收復南京,路也只是走了一半而已!”
他是有感而發,過去越明軍的對手只是多鐸、阿濟格指揮的兩路清軍,但是真要收復南京,朝廷就要面臨更復雜的局面,不知道有多少象唐王、張獻忠這樣的敵人跳出來挑戰朝廷。
但是張國維本來就是個功利心極重的人物,現在這些即使到來的挑戰更是讓他渾身都覺得興奮,而路振飛也算是明白越王殿下的一片苦心:“越王殿下請放心便是,有我們在朝廷絕對出不了大事,而且兩位陛下實際一直牽掛著越王殿下,不如讓老臣先去勸一勸,到時候殿下再去認個錯,保證一切都風平浪靜!”
有路振飛自告奮勇,劉永錫就完全放心了:“有路相國這句話,我就放心去宮裡認錯了,路相國還記得我們舟中初識時的場景嗎?”
對於福州的隆武朝廷來說,雖然北面傳來的都是好訊息,而且還是一連串的好訊息,可對於唐王殿下與隆武朝廷來說,這些所謂捷報從某種意義來說足以致命。
雖然大家都認為隆武朝廷才是大明正統,而浙江的監國小朝廷只是草臺班子,而且隆武朝廷還爭取到何騰蛟這個極有力的地方大員,但是伴隨著越明軍的一次次勝利,大家已經不再考慮誰才是大明正統的問題紛紛趕往浙中跑,許多過去極力支援隆武朝廷的“君子”現在都希望能在浙江謀到一官半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