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十三章 廷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 廷推 (1 / 2)

誠意伯府三度提督操江,水面與海面上的這些問題自然難不倒劉孔昭:“就是定海舟山吧?永錫,你想得也太遠了吧?”

現在正是福王監國國家新造之時,大家都覺得大明朝即使沒有千秋萬代也至少還有百年國運,劉孔昭也覺得本朝怎麼也有十幾年國運。

只是劉永錫卻說得很清楚:“凡事未慮勝先慮敗,如果東林不在監國詔書添上那十三個字,我自然不會考慮退守舟山的問題,但既然事已至此,我們父子就必須為誠意伯府的長遠還有弟弟們考慮!”

劉孔昭並不覺得東林在監國詔書會是多麼嚴重的問題,但是他卻從另一個角度贊同劉永錫:“我也不願南田故里被戰火波及,還是舟山更好些!”

他是真心不願意故里遭受戰火洗劫。

雖然誠意伯府在處州一帶有著相當驚人的影響力,但是處州府向來是窮山惡水之地,根本養不了多少兵馬,歷朝歷代從來沒有長期割據處州的先例:“只是現在考慮退守舟山的問題確實太早了!”

劉永錫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父親大人,凡事要未雨綢繆,現在操江水師具體是怎麼一個情況,你比我更清楚,反正這事又不用費多少力氣,如果賊兵不曾過江,我們誠意伯府可以在海上多一塊地盤,如果賊兵過江,那麼咱們誠意伯府就能多出一條後路來!”

劉永錫這話還真說服了劉孔昭,雖然劉孔昭更在意的是誠意伯府能在海上多出一塊地盤:“這件事我要跟你孫蕃伯伯好好聊一聊,下江還有崇明島都是他的地盤!”

明代江防向來有“上江”與“下江”之分,劉孔昭這個提督誠意伯實際管轄的範圍是鎮江、金山到九江的一千三百里江防線,也就是所謂“上江”。

而下江則是指鎮江、金山以下直至海口,王孫蕃這個御史現在的職責剛好是“巡下江,視京營,掌河南道”,所以劉孔昭自然不方便對下江與崇明島下手。

而劉永錫聽到劉孔昭願意同王孫蕃好好溝通,整個人心情愉快起來:“孫蕃伯伯都說不爭操江都御史,所以咱們也不能跟他爭下江,這件事咱們得講道理!”

劉孔昭深以為然:“我現在是明白了,史可法設江防水師的提議根本沒安什麼好心,我就想知道這次廷推他們東林還能鬧出什麼把戲!”

劉永錫完全沒想到劉孔昭會往這個方向想,但是他知道這次廷推肯定會不太平。

對於大明而言,每一次廷推都是影響到朝堂格局的大事。

雖然廷推並不是太祖時代留下來的祖宗家法,而是始於弘治年間,但是伴隨著時光的流逝,廷推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大家都認為這是千秋不變的祖宗家法,皇帝必須尊重廷推結果,別說是點中未推,有些時候點中陪推都會引來爭議。

而且大家都很清楚,這一次廷推不同以往,以往廷推只是決定一兩個閣臣、尚書、巡撫的人選,而這次廷推將是決定整個內閣的名單。

南京過去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南京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南京守備勳臣共同組成的南京守備廳,而福王監國之後自然是由內閣秉政。

雖然按照祖制可能會要恢復司禮監和其它內府機構,但是南京不同於北京,宦官總量有限,司禮監不可能恢復到崇禎時期管天管地管空氣的地步,內閣的權力肯定會凌駕於司禮監之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