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人真真正正地認識到他自己,透過自己提出的技術和演算法來重新看待自己。
“兩個網路的相互對抗嗎。”本吉奧聽完之後沉吟了一會,不像伊恩的幾個朋友那樣急著提出反對和懷疑的態度,本吉奧對富有想象力,富有創意的點子一直都是非常鼓勵的態度。
“同時訓練兩個模型,而不是一個。生成器和判別器兩者可以左腳踩右腳地螺旋相互提升。你是想透過這種模式,去讓生成器的分佈最終儘量接近於提供的真實資料。”
“這樣,我們也擺脫了尋常的思路,我們訓練判別器,不是為了讓它可以百分之百地判斷圖片是不是生成的。反而,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判別器再也不清楚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伊恩補充道。
“對抗只是一種形式,其本身的目的還是為了訓練一個生成式的網路。我有信心,這種方式可以擺脫對資料標籤的依賴,大量的其他資料可以在不需要額外處理的情況下被利用起來。”
伊恩直到此時,激動的情緒還沒有平息。
“不僅僅是如此,生成只是最初步的應用。”本吉奧思索了一會兒,說道,“它完全可以透過對資料的篩選來達到特別的目的。只需要少量的程式碼調整,我相信它可以很好地處理佈局簡單的圖案,尤其是在人臉這樣的方向,這是非常危險的技術。”
“你打算給它取一個怎樣的名字?”本吉奧一邊說著一邊開啟了電腦,給技術起名字是一個難題,也是一門藝術。
名字取不好,工作全白搞。
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有趣而簡潔的縮寫,都很有可能會提升工作的知名度,受歡迎程度和應用範圍。
“生成...與..對抗。要不,就叫它生成式對抗網路?”伊恩也還沒有仔細去想這個問題,便將這個想法中最關鍵的兩個元素給新增到名字當中。
“Generative Adversarial嗎,我來看一看。”取名的第一步,自然是檢索,看看有沒有人已經佔了坑位。
本吉奧這一檢索,遠在天邊的孟繁岐突然打了個噴嚏,心說這大夏天的,怎麼還著涼了呢?
“這個名字好像已經被人給佔用了,就在前兩天,非常不巧啊。”本吉奧此時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看來我們要換另一個名字了。”
一邊說著,本吉奧一邊點開了這個預印本。
&nNet是什麼網路,好像之前沒有看到過。”本吉奧依稀覺得這個名字似乎這兩天有誰提過,但他忙於別的研究事宜,倒也沒有太在意。
但剛剛看完摘要,本吉奧的眼神便犀利了起來,表情也變得非常嚴肅。
伊恩此時還在苦思冥想,到底用個怎樣的名字會好一些。
而本吉奧則用一句話,無情地擊穿了他的防禦,“伊恩,看樣子我們不能使用的可不只是一個名字啊。”
“什麼?我們的想法撞車了?”伊恩大驚失色,學術想法撞車,這對科研人員來說可能是最倒黴的事情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