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與曹操這才放心下來,此時盧植又道:“本初,汝等聯軍言說三公發信給各州郡,陳述董卓的惡行,希望各地方舉兵。然董卓乃是相國之尊,以三公令而討伐相國,是為以下犯上,直壞朝庭的威嚴,吾以為成為失策也。今吾向東萊王求得王命,歷數董卓之罪,請其自辭相國之位,改任涼州牧,出鎮西涼,並主持平定涼州羌亂。如此方為正道也。”
袁紹等人大喜,之前聯軍不過是矯詔三公之書信而已,今有東萊王之王命,當名正言順也。袁紹立即拜道:“如此甚好,但請盧公請出王命,並詔告天下,讓董卓徹底失天下人心也。”
曹操說道:“只恐董卓棧戀權柄,不肯自辭。”
盧植昂然的叫道:“自有吾與天明領兵西向,破成皋,據敖倉,迫使董卓不得不自辭相位也。”
在盧植與袁紹等人的商討之下,聯盟終於決定改弦更張,改為奉東萊王王命驅相國董卓離京的口號,大大的緩和了與董卓之間的敵意。
而袁紹之所以會同意,只怕是西涼軍在河內與穎川的兩次突襲戰將其打怕了,有些顧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希望以聲勢與糧餉為脅,勸退董卓。
只是盧植還是想得太美,袁紹心中自有打算,董卓一旦離京,便乘勢入京執政,並對其窮追猛打。若是不離京,則名正言順的不服朝庭管轄,割據一方奪取天下的打算。而董卓也不是笨蛋,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是能上不能下,只要他離開京師,等待他的就是身死族滅的下場。因此盧植之念註定是要落空了。
之後,就是一場正式的盛大新盟約,重起盟約誓言,並召告天下。在告書中,不再對董卓喊打喊殺,只是勸他離京。並派出使者前往京師雒陽,給董卓十天的考慮時間。
袁紹又推舉盧植為聯軍的軍師一職,又表奏何白為昭德將軍。更以何白是董卓的舉薦人,當為聯軍的先鋒官。若是董卓不肯離京,則發兵先行望滎陽、汜水關、虎牢關、成皋而進,並攻佔敖倉,迫使董卓軍無糧自退,直至董卓自罷相位為止。
何白也不推辭,此戰的目地本來就是為打響已軍的名望而來。透過對戰董卓軍的勝利,讓自已的聲望成為不遜色袁紹的天下重望名人,為世人所敬仰。至於董卓的決斷如何,就不是自已能控制得了了。
然而使者快馬加鞭,不過五日時間便就返回了,不但給群雄帶來董卓誓死相抗盟軍的決心,更帶來董卓逼迫河南尹二十二萬戶,百萬餘口的百姓,包括雒陽城中的皇帝、宮人、百官遷都長安的訊息。
最後更有太傅袁隗為首的袁氏族人近百口全部被捉拿的訊息,董卓更令袁紹在得信後的五日內投降,不然等待他的就是袁隗等袁氏宗族全部被誅的後果。
群雄大驚,不敢相信董卓竟會以遷都來破除關東盟軍對其的逼迫。盧植更是大悲,哭嘆河南百姓因已之故而流離失所矣。何白連忙勸解,董卓之行與盧植無關,而是在盧植到來之前就定好的決意了,不然不會如此的迅速,盧植這才稍安,但是本身的精氣神卻是衰敗了。
袁紹聞訊卻猶疑不定,以叔父袁隗乃是董卓出仕的舉主與恩主。想來董卓只是威懾而已,決不敢誅殺袁隗的。不想五日時間過後,西涼軍卻送來太隗袁隗的首級於汜水關上。這一下徹底讓心懷美好之意的盧植震怖了,不想傳聞中暴虐的董卓竟殘暴無情至此,就連恩主也是說殺就殺,那他還會顧忌何人?
袁紹更是哭倒在地,之前若是與董卓算是公怨的話,此時卻更添家仇了。之後袁紹一黨更殺氣騰騰的叫囂要與董卓不死不休,拜請何白立即先行進攻,他們諸侯收拾兵馬之後,再緊隨其後。
於是在第二日上,何白就準備好整軍出發了。盧植則因遭遇到打擊,而感身體不適,因此不能成行,特將東萊軍全部交給何白指揮。至此,何白麾下已有大軍三萬之眾,若是加上三萬民夫,那就達六萬之巨了。
面對滔滔蕩蕩的六萬人馬,何白心中沒有激情彭湃,有的只是惶恐。按個人的能力來說,自已能統領萬人之軍攻戰就不錯了,如今卻統領六萬人馬。不但要保證作戰勝利,更得保證將士與民夫安全迴歸,這責任也太大了些。面對傳說中精悍驍勇,又噬血亡命的西涼羌兵們,有勝利之機嗎?
何白想想,似乎並不太自信,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將三萬民夫暫留酸棗,請盧植代為管理,隨盟軍出征,自已只領三萬大軍先行。而東萊郡兵全部改為輜重兵,主力作戰之事將全部交北海軍來當任。送行的諸侯們聞之十分不解,已經自覺關係不錯的大舅子公孫瓚更輕聲詢問。
“天明,為何不帶民夫出征?要知道此去將有汜水、虎牢雄關,更有堅城成皋,民夫將是負土攻城,消耗敵軍守城物資的上好工具。就是士卒損耗太多,也可以從中擇強壯徵之。”
何白聽了十分無語,視民夫百姓為工具,割而復生,這就是公孫瓚之所以會敗亡的原因吧。何白只能拱手拜道:“多謝兄長的提點,只是我為先鋒,當以精銳為主,民夫太多,反而不妙。”
公孫瓚見何白拒絕了自已的意見,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二人的關係在開始時並不算好,這才剛剛好轉,還不能說之太過。於是轉說道:“天明還是太實誠了,竟然盡起郡國大軍前來討董。你瞧袁本初只讓他人為自已火中取栗,自已卻坐擁三萬大軍於河內坐視,哪裡像是堂堂盟主之相。天明此去,可量力而行,萬萬不可大意了,莫讓吾妹守寡。”
“是,兄長指點,我一定放在心上。”何白於心中腹誹不已,看了正為袁隗帶孝的袁紹一眼,忽想到了一事,於是問道:“只是那董卓與兄長無怨,卻不知兄長為何也前來會盟?”
公孫瓚雙手一攤,癟癟嘴說道:“還不是被劉公山所惑,吾妻乃劉氏女,與袁紹之繼室為堂姊妹,因此受邀不得不來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