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論禪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論禪讓 (1 / 2)

第二日早朝,董卓所奏的數條建議在袁隗的點頭下幾乎全部透過,就連一直冷眼旁觀的何白,都不知袁隗的心裡在想些什麼?是他太過相信董卓了?不會,身為政治人物,他又豈會全心全意的去信任一個人。

直到何白看到了滿面鐵青,雙手緊握的袁紹之時,何白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袁紹在近時的表現太過張揚了,加上袁紹個人的聲望,幾乎達到了比袁隗還高的地步。

袁隗身為袁氏家主,年紀才剛過五十不久,正是政治生涯中年歲最佳的時期,無論是經驗與威望都有了,可不想被其他人分去了自已的權勢。縱是一族人,可袁氏的資源只有那麼多,顧得了自已,就顧不得袁紹了。

袁隗看了看神色低落的袁紹與神情飛揚的袁術,袁紹在前些年就有些反逆自已之意,若非自已與十常侍私下相善,指不定早就被袁紹給坑害了。還是相對本份的袁基、袁術更加順眼一些,用董卓這個武夫來打擊袁紹,正是其時也。

今日早朝,董卓不但掌握了京師之中的大部分兵權,就連官位,也從前將軍頂替了向來在朝中不討人喜,更無政績聲望的劉弘為三公之一的司空。其次便是袁術,因討十常侍有功,從虎賁中郎將升任後將軍之職。這是袁隗在出任太傅前所就任的官職,由袁術來接任,可算是袁隗對其果敢、勇於任事的嘉獎了。

而何白,因有救駕大功,特加封一千戶,進封為都鄉侯。只是何白上奏,說希望能受封在北海國內。於是除都鄉侯,改封為三千戶的北海國都昌縣龍池鄉侯。

下朝之時,董卓大笑著拜問百官,說自已將在溫明園中設宴,肯請百官能夠駕臨賞光。太傅袁隗一口應允,百官們見了,也不好得罪了董卓,只得答應下來。於是在散朝之後,見天色已然不早,也不回府,直徑前往溫明園而去。

何白神色一變,去溫明園?怎得董卓在溫明園妄議廢立皇帝之事來得如此之快?自已還以為至少在半個月之後才發生的事,怎得才剛剛返京第二日,便就發生了?

何白心懷猶疑之色的步入溫明園中赴宴,果然酒過數巡,董卓就停酒止樂,厲聲說道:“吾有一言,眾官靜聽。”

等百官皆側耳之時,董卓說道:“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

百官聽聞,都不敢出聲。就連太傅袁隗,都被董卓突來的廢帝建議所震驚住,一時不能出言反對。唯有袁紹聞言冷笑不已,把眼看向丁原。丁原立即會意,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董卓怒罵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拔出佩劍,就欲上前斬殺丁原。

一旁的李儒望見昂然挺立的呂布,扈從於丁原的身旁,急止道:“今日飲宴之處,乃祝董公榮升司空之位,不可妄談國政;來日向朝堂公論未遲。”

百官深怕鬧出了血案,皆勸丁原上馬而去。董卓之後又問百官,又與尚書盧植鬧得不甚愉快,幸被議郎彭伯勸止。河南尹王允站出來說道:“廢立之事,不可於酒後相商,另日再議。”於是溫明園之宴徹底告散。

何白得到了溫明園之議確切的訊息後,沒有理會董卓的後事,乘著天色未晚,直徑向南宮而去,求見何太后與皇帝劉辨。何太后於宮中聞知何白前來,忙命宮女前來引路,將何白帶至皇帝寢殿未央宮中。

何白拜見了何太后與劉辨之後,立即將晚宴在溫明園中所發生之事與二人說了,又勸道:“今有司空董卓提議廢立之事,背後未嘗不是有太傅袁隗於暗中支援。皇帝若欲平安,需得在明日便就詔告禪讓之書,不然遲恐有變。”

何太后驚道:“怎得如此之快?哀家還未與皇帝分說呢。”

何白暗歎,何太后這是留戀權位,不肯輕易放棄帝后之位啊。於是拱手拜道:“大將軍與車騎將軍之死,暗中疑點頗多,僕臣以為,袁氏在暗中必有坑害之舉發生。若皇帝之位安然不動,十年後皇帝掌權之時,袁氏豈有不怕皇帝為母舅報仇之事。因此廢去與之有隙的何氏甥皇帝,扶立無親無後的陳留王為帝,將是袁氏之所望也。”

“如今權柄皆在袁氏之手,還請太后與皇帝萬萬不可以強抗,暫避而妙。是廢立,還是禪讓?此事如箭在弦上,不可不發。太后與皇帝陛下當速速決斷才是,過了明日,臣便不能保全太后與皇帝陛下之安危矣。”

當劉辨明白過來何白所說之事後,頓時與何太后抱頭痛哭起來。何白勸道:“世人皆言帝位好,但自章帝陛下時起,歷代皇帝年過三旬的少之又少,年過四旬的更是一帝也無,而年幼夭折的卻佔據絕大多數。反而遠郡藩王,多有長壽之人。太后、皇帝陛下,孰去孰從,孰好孰劣,還望速決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