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二十八章 預備出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八章 預備出征 (2 / 2)

何進點頭稱讚道:“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怠。天明能夠知已,首先便就立於不敗之地了。天明能有如此才幹,吾心甚慰。而且天明把鹹兒也真是當做親兄弟看待了。只看鹹兒跟隨你尚且不到兩月時間,整個人都大變樣了,不但身體強健了不少,行事也幹脆利落許多,頗有英武之相,吾心甚喜。日後鹹兒趟若成才,皆是天明你的功勞啊。”

在後世,不管好人惡人,強人弱人,只要是進入了軍隊之中,都會有極大的轉變。何白這兩月也別無他事,除了強化訓練以外,便是狠抓作風紀律與思想教育問題。在後世,作風紀律與思想教育才是一支軍隊的制勝法寶。

絕對忠誠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英勇頑強的精神、恪盡職守的精神、緊密團結的精神、嚴守紀律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雷厲風行的精神、刻苦學習的精神、不斷創新的精神。這十種精神,何白除了自家的私兵以外,也把這些精神牢牢的映入到了西園下軍之中。

何白相信,此時的西園下軍較之去年的此時,戰力只怕提升了一半。加上良好的佇列訓練之後,就算提升一倍的戰鬥力,何白也敢自誇。何鹹跟著一起透過了作風紀律的考核與思想上的提升,變了一人也不奇怪。就是刺頭張璋,也對何白徹底的五體投地信服了,更何況只是小白一個的何鹹。

何白也對何鹹讚道:“子全本就文采斐然,是名極好的文士。如今在軍中與士卒們同操同練,同甘共苦,決不以大將軍之子而有所懈怠,有所成長也是理所當然的。相信不出兩年時間,子全便會成長為文武雙全之英才也。”

“哈哈哈……”何進歡喜的連聲大笑,說道:“吾何遂高有侄天明,真乃吾之大幸也……”

二人又歡談了許久,何進方才問道:“前幾日,袁本初為迫太后除宦,令幷州刺史、武猛都尉丁原火燒孟津,火照京師,更帶兵三千騎前來雒陽城誅殺宦官,但此事已被太后制止,轉拜丁原為執金吾。除宦之事,吾已感覺事態不在掌中,天明以為,事還能成否?”

何白聽後,心情十分複雜。何進相信自已,把自已視同親侄,而自已卻不能夠實話實說,實在讓人良心過意不去。

何白只得反問道:“不知大將軍是如何看待袁本初挑起的除宦大事的?此事對其何利,對大將軍又有何害?”

何進沉默了片刻,方才說道:“袁本初急欲除宦,除了想讓袁氏一族獨霸朝綱之外,便是想與袁公路爭奪袁氏下一代家主之權位矣。彼若能順利除宦,則天下皆服他袁本初,從而無視袁公路矣。”

“於吾何害?應當並無大害。袁氏縱想獨霸朝綱,但吾是皇帝親舅,而朝中尚有弘農楊氏、蜀郡趙氏等數十家名門世族在。袁氏越是霸道,他們則越是反感,彼時將越是向吾靠攏了。到時的吾幾乎不用動手,便能得朝中所有百官的支援矣。此事不但無害,反而有大利也。”

何白一怔,原來在何進處還有這般的說法。細細想來,似乎何進所說的也不差。若是純粹的政爭,袁氏縱然號稱四世三公,其勢力在全國來說,也不會太大。

如在討董之戰時,純屬袁董兩家之爭,袁氏想盡一切辦法,也只聚集了十八路諸侯。而真正屬於袁氏鐵桿的,不會超過十家。然東漢有十三州近百個郡國,袁氏只是佔據其中的十分之一勢力罷了,而其他世族,則佔據了十分之九的勢力。

只是不妙的是,自何進意外身亡,董卓強行入京,又以強力的手段控制住了其他世族的絕大部分精英,只逃走了袁氏所屬的精英人才。因此之後的群雄爭霸中,也只看到屬於袁氏一黨的人馬在上下折騰,卻不見有其他世族出來整合各方勢力,與之爭霸天下。

等到董卓死亡,王允卻又不能重樹朝庭的權威,至使產生了之後的李郭反攻亂政,使得東漢朝庭的權威瀕臨倒臺。等到漢獻帝與其他世族的精英們東歸之時,關東形勢已大抵鼎定,除了袁、曹以外,決難再行獨立發展爭霸天下了。其他世族無奈,也帶有一絲期盼之心,隨著漢獻帝一起投在了曹操的麾下。

如此看來,曹操倒是真有扶助漢室之功,不然東漢早就在公元196年時便就無人理會,自行垮臺了。而袁董之爭才是使東漢政權失去掌控全國權利的最大因素,而何進之死,則只是這一因素的導火索罷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