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鞅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對於自己的主張,尤其是變法的一些法令,自信到不允許其他人議論的地步,他相信自己書寫的法令絕對是最適合現在的秦國。然而秦川的話彷彿給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當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自己的法,這才隱約感覺到,似乎存在一絲絲的瑕疵。
夜已經深了,衛鞅放下最後一卷竹簡,心中有些嘆息,此時他真的想去見一見那位隱藏在秦川身後的高人,當面請教自己的法有什麼不足。
但是他知道,這些世外高人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自己主動追求可能會引起適得其反的後果。
懊惱之間,衛鞅眼神一亮,想起了那位高人提出的三個條件。
雖然自己不能見到那位高人,但是秦川可以啊,自己可以透過秦川得知那位高人的想法。想到這裡,衛鞅不禁拍掌稱快。
摸了摸下巴上的鬍鬚,衛鞅自言自語道:“且讓我試上一試,看看是不是同道中人。”
學生選擇老師,看老師的德行與能力,而老師選擇學生也要看學生的根骨悟性,是否可以繼承自己的道統。就比如儒家弟子絕對不會拜法家學者為師,同理,法家學者也絕不會收一個儒家弟子做學生一樣。
過了幾日,衛鞅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於之後釋出的幾道法令進行了一些細微的修改,完成之後,便來到國公府。
進入議政殿,行禮後,衛鞅先向秦國公詳細敘述了下面變法的具體內容,以及自己對法令一些修改。聽了衛鞅的話,秦國公也是點點頭,因為衛鞅修改之處,正是自己感覺不妥之處。既然衛鞅能及時修改,自己身上的壓力也就減輕了一分,心中頓時非常的高興。
“寡人甚幸,雖六國謀秦,天下之人卑秦,然而承蒙先生不棄,為秦國日夜操勞,挽狂瀾於既倒,三兩年間,秦國國富而民安,寡人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秦猛士必將大出於天下,那時整個天下將會對秦國,對先生刮目相看。”秦國公高舉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衛鞅也被國公的話感染,同樣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秦國公笑著對衛鞅說道:“不知大良造如何看待太子?”
“自古太子為國之儲君,而太子者...”衛鞅說道這停頓了一下,抬頭看著一臉微笑的秦國公。
“不知君上此話為何意?”衛鞅疑惑的問道。
“哈哈,寡人並無他意,只是太傅年事已高,對於太子的課業難免難以顧及,不瞞你說,最近太傅一直抱病在家,太子的課業一直是由王后代為管教。然而王后畢竟久居國君府,對於變法更是一知半解...”話說到這裡,秦國公聲音一頓,看了看埋頭喝酒的衛鞅。
“寡人希望大良造能在閒暇之餘,為太子授業解惑。再者也能促進太子與先生之間的關係,不知意先生下如何?”秦國公微笑的說道。
聽到秦國公的話,衛鞅心中原本是不願意的,然而國君沒有稱呼自己為大良造而是先生,這就表明秦國公是以一位孩子父親的身份跟自己商討這件事情。看到國君的一片良苦用心,衛鞅不忍心違背,思索良久,才對秦國公施禮道:“謹遵君上令。”
看到衛鞅答應,秦國公心中鬆了一口氣,其實他一直擔心衛鞅那耿直的性格會直接以國事繁忙直接決絕,不過好在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
“啟稟君上,我希望對於太子的課業進行一次考教,方便以後因材施教。”
聽了衛鞅的話,秦國公點點頭,這裡邊的規矩他還是瞭解一些的,非常乾脆的回答道:“自然可以。”
“君上,後日就是月底,我希望雍城那個孩子也能參加考教。”衛鞅看著慶國公,正色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