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鋼鐵直男> 第一百七十八章 懷才不遇跟生不逢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八章 懷才不遇跟生不逢時 (3 / 5)

李廣的死因也是自殺顯得更為悲壯,還有他因為治軍方法的鬆懈使得他愛護士卒的名聲也傳的很廣。

他的悲劇性的命運剛剛好符合了大多數文人對自身懷才不遇的悲憤。

最後就是那位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的功勞。

司馬遷是拿自己的感情在寫《史記》,自然就摻雜了大量的個人好惡以及情感。

兩個人碰上的都是劉徹這位帝王,司馬遷看劉徹不爽,劉徹打壓李廣,那麼李廣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司馬遷想要歌頌的物件。

司馬遷估計是第一個竭盡自己全力為李廣歌功頌德的文人,而後吹捧李廣為李廣嘆息的文人名士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現實當中,張遠看到的李廣卻不是眾人吹捧的樣子。

最起碼李廣恃才而驕,有時候該冒險的時候不冒險,不該冒險的時候帶著大軍亂衝。

李廣射術天下聞名,可是他卻經常選用近射的方法。

近距離的射擊,使李廣多次在戰鬥當中受困,反觀衛青自從坐上了主帥的位置就很少帶兵衝鋒了。

所以說李廣頂多是將才,而非帥才。

當然最關鍵的自然是李廣的適應能力,這也是張遠最難受的一點,作為一名老將無法適應對敵方針的轉變那就待在家裡頤養天年唄。

可是隻要劉徹說要出征,李廣就肯定會上書自己要去上戰場。第八書庫

文帝景帝時期,漢匈作戰一直都是在防禦戰之中與匈奴對陣。

這種防禦戰,李廣打了許多年,但是到了劉徹這裡,從被動防禦轉變成為了主動進攻。

由陣地戰變成了運動戰。

漢軍時常要深入匈奴腹地,長途奔襲,這一作戰方式就需要領兵的將軍敢於深入敵後,在運動之中尋找到機會殲滅敵人。

馬邑之戰中,張遠給衛青出法子讓他千里奔襲攻擊匈奴龍城便是這麼做的,而後橫空出世的霍去病更是把這種作戰方式發揮到了極致。

而此時已經年邁的李廣卻沒有當初那種銳氣,也不能適應這種打法。

李廣只是歷史潮流之下的一名極具名氣的失敗者。

因為有許許多多像李廣這樣接受不了改變,亦或是不適合新的打法的將軍,衛青跟霍去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重要到少他們任何一個人都會讓大漢無再戰之力。

因為繼續戰鬥下去,大漢將沒有可以帶兵在大漠馳騁千里的將軍。

當然若是能夠讓劉徹改一改軍功制度,給李廣這些人一個侯爵,或許能夠讓這些武將煥發出第二春來。

可張遠做不到,別說張遠整個大漢除了劉徹以外沒人能夠做得到。

劉徹也不會更改軍功制度,現在的軍功封侯制度強調的是‘中首虜’。

包括了三項內容:一是捕獲匈奴王、相、將軍、闕氏可以封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