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斬敵千人以上可以封侯。
三是為奪取勝利做出重大貢獻可以封侯。
這種方式直接堵死了戰事打平封侯的可能性,還有以少攻多最後全軍覆沒或者兩敗俱傷封侯的可能性。
也就只有一邊倒的勝利發生時,將士們才能夠把殺死的匈奴人的頭顱給帶走。
劉徹可以虛報戰功來鼓舞民心,振奮大漢。
可那些武將可不敢,一旦打輸之前那些殺死的敵人便都不能算作是軍功。
劉徹難道不知道這個漏洞,不知道這會打擊老將們的積極性?
他知道,但是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就跟當初馬邑之戰一樣,大漢所有人只知道衛青率領兩千多期門軍屠戮了匈奴龍城,而不知道韓安國李廣他們也殺了數萬匈奴人。
歷史向來只是記載勝利者的。
衛青在揣摩著張遠的告誡,張遠的思緒也一直飄蕩在大漢這一個個武將之中。
不知不覺間二人竟然已經到了杜縣城門處。
“太學令。”
杜縣的城門守衛自然是認得張遠的。
張遠只是點了下頭,然後便騎著馬與衛青一起衝進了城內。
想要找褚達,必然要去太學。
等到了太學,張遠領著衛青去到了自己的府邸找到了吾丘壽王。
“太學令您可算是回來了,長安城那邊還好吧?”
吾丘壽王現在還在可惜,自己沒有在長安城經歷這一件大事。
“就那樣,皇后被廢長門宮,該殺的人也已經全都被張湯殺了。
我與前將軍得立馬去藍田山,中間聽說少府令褚達辭官了,而且還來了杜縣,你知道訊息麼?”
“回稟太學令,前幾日少府令便來了太學說要找您,可是您人在長安城,下官便這麼回覆了。
少府令便告訴下官他的棲身之所,說等您回來了亦或是能聯絡到您,便告訴您他現在在城南的一家客棧歇息。”
“為何不留少府令在府內?”
“額,他說他已經辭官已非官身,不可再享受這樣的便利。”
張遠沒想到褚達這個人這麼的講究。
這是不給別人一絲一毫說閒話的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