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開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漢武帝的媽> 92. 一朝天子一朝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2. 一朝天子一朝臣 (2 / 3)

“你父皇在位期間,清、靜、恭、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推行德治,在先皇孝文皇帝廢除肉刑基礎上,更輕刑罰。削減諸侯封地,還歸於民。酎金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外安撫匈奴,減少邊患;內重民生,均田到戶。才有這漢興盛世!”王娡動情地看著兒子,“後世會將先皇與你父皇所治盛世並稱——文景之治!”

景帝劉啟為後人詬病的是刻薄寡恩。棋盤打死吳太子,有“棋盤聖手”之汙名,引致“七國之亂”;腰斬恩師晁錯,逼死親子廢太子劉榮,又逼殺功侯周亞夫……

因為王娡的智慧與參與改變了歷史,景帝劉啟的汙點幾乎無存。史冊只餘“文景之治”流芳。難道,劉啟不配有廟號嗎?作為大一統皇權,第一個成功廢立皇后和太子、而未引致朝局動盪的皇帝,景帝劉啟的帝王手段,反而會令後人欽佩。

“那要給父皇上何廟號?”劉小豬沉思,“高皇帝廟號太祖,皇祖父是太宗……不若給父皇上廟號——高宗?”

“你父皇美諡——孝景皇帝。景: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義而齊曰景;明照旁周曰景。你父皇廟號,徹兒命丞相、御史制詔,眾臣商議吧!”

“給你父皇上廟號,一是告慰幾代帝王,我大漢中興,是他們功績在前,讓百姓感戴皇恩浩蕩,擁戴漢皇!”

“二是,新皇為太陽真神轉世,號令天下,臣民歸心!人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徹兒可知山百重,海無涯,天地之廣袤?北匈奴,南百越,竟讓我大漢幾十年苟且偷安……”

“大漢恥辱啊!母后不許徹兒做守成君王,送女人、送歲幣換一隅安樂!國富民強,民眾勇武,一雪前恥,應是幾代漢皇期盼之事!氣吞萬里,充沛武德,開疆拓土,雄霸天下,方是一代雄主!”

一番話,讓劉小豬激情豪邁,劍眉星眸,迸發異彩,“孩兒誓要我大漢,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

*

幾日後,劉徹的求賢詔令,傳至各郡縣、諸侯國。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縣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人人都在議論。通曉文義計程車子,向不識文墨的人解釋皇帝文采斐然,胸懷大志,求賢若渴。

“不凡的功績,等待不凡的人去建樹。馬或許狂奔亂踢,但它能達到千里之遙;人或許被世俗譏笑議論,但他能建功立名。對那些氣概超群,賓士不循舊軌的馬,以及放蕩不羈、不循行跡的人,就看怎樣駕馭和統轄他們。令各郡縣長官,考察本地官吏百姓,推舉高俊人士、超眾賢才,可為將、為相,或為使者出使異國。”

帝國上下,民議沸騰,人人摩拳擦掌,都覺得“我行!”

朝堂內外,眾臣瞠目,皆言新皇小小年紀,不可小覷,登基就放“兩把火”:

第一把火,為先皇孝景皇帝上廟號“高宗”,“孝景皇帝臨天下,清靜恭儉,薄徭賦、行德治,輕刑罰。外安戎夷,內重民生。承先皇孝文皇帝遺祚,共治盛世,謂文景之治。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景皇帝立高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為禮儀奏。請著之竹帛,宣佈天下。”

第二把火,“求賢詔”。什麼狂放不羈的馬,亂踢亂咬的馬,不走老路的馬,都可為將、為相、為使……

這踏馬的火,會不會燒到自己頭上?我襲爵豪族,你功侯舉薦,還沒摸著新皇的喜好,眼神打個恍,就要被這小豬崽子,晾起來了?!

眾臣議論,惴惴不安間,第三把火來了!

劉徹又發了《賢良詔》。

“朕聞昔在唐虞,畫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燭,罔不率俾。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鳥獸,教通四海,海外肅慎。北發渠搜,氐羌來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蝕,山陵不崩,川穀不塞。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嗚呼!何施而臻此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