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沐邑始於西周,周天子把王畿內的一塊土地賜給朝見者,作為其住宿、齋戒沐浴的封邑。湯沐邑後來逐漸演變為貴族的食邑制度,受封者在其封邑內無統治權,封邑內的稅收歸受封者所有。
所謂“湯沐邑”,意思是封地的稅收供泡澡的費用。當然,這麼多稅收,光洗澡哪洗得完,“湯沐”只是一個叫法,實際上,怎麼花錢是你的自由。總之,把錢給你了。
沐,濯發也。
浴,灑身也。
洗,灑足也。
澡,灑手也。
所謂“濯”、“灑”就是洗的意思。古代的沐浴與現代的洗澡的意義並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沐”、“浴”、“洗”、“澡”的解釋合起來,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洗澡。
漢代制度規定,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說,官員工作五天就要回家沐浴,保持乾淨整潔的形象。
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思想的影響,古代男女皆蓄長髮。所以有了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沐浴後,長髮猶溼,無法束冠,古時又沒有現代的吹風機,只好採取最原始的辦法,披散著長髮等自然風乾。這段時間正好可以用來休息。於是,沐浴日也就變成了休息日。
每逢祭祀、節日或重大事件,大家都要沐浴更衣,以示虔誠和莊重。沐浴在西漢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也是王娡所制澡豆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人人皆知,吳國新太子劉駒,被皇太子姬王娡所殺,提前擾亂了吳國軍心,使得吳王叛亂,被吹灰拂塵般輕鬆鎮壓。
提著腦袋在京外晃盪兩個多月、載譽歸來的王娡,被文帝賜湯沐邑五百戶,加封縣主。這是皇女的待遇。咱也有湯沐邑了!
後宮妃子是按和朝臣一樣的秩級領俸祿的。原本王娡在後宮的“年薪”是中二千石,算到每個月是九千錢、米七十二斛。再加上封邑,一下子成了太子宮的NO.1,風頭蓋過了太子妃。
這是文帝洞悉人性,善於籠絡人心之處。對於王娡的付出,他給了足夠的回報。
一個後宮妃子,封賜等同於皇女的待遇,等於告訴王娡:有封邑和縣主的身份,離開太子,你也衣食無憂!沒有太子妃位給你,給你的比太子妃更多!
出頭鳥未必會被槍打,王娡的地位穩了。但她明白,一切的基礎還是基於她皇太子姬的身份。還需時時小心謹慎,什麼封邑,什麼縣主,都是虛妄,皇帝一紙詔令,連你的小命都可以奪走!
王娡對漢文帝劉恆佩服得五體投地。
文帝登基接手的局面,在守成君王中算是地獄開局。國力凋敝,匈奴猖狂,功臣勢大,諸王割據,歷史遺留下來的貴族階級依舊一言九鼎。
文帝呢,是以一個小國藩王入繼大統。漢文帝不聲不響,春風化雨一樣的解決了問題,隻手興國運,一個人奠定了三代人的基礎。
隨著功臣集團的老去退幕,諸侯尾大不掉成為漢政權最棘手的問題。
經王娡擾動的吳國叛亂,讓文帝父子解決了心腹大患,也讓劉啟更覺王娡可心可意。太子擺足儀仗,親去長陵田府接王娡回宮。
比及當初繼父帶幾個僕從送女入宮,太子的親迎,儀仗三里,更象風光大嫁,讓田府風頭無量。一時間,眼熱的人們都不恨生子恨無女。
見小妹姁兒一早就塗粉敷朱,精心修飾,王娡心裡咯噔一下:這王皃姁,不是真對太子起了什麼心思吧?頓時覺得象吞了只蒼蠅!
“姁兒,把臉上的粉朱擦掉吧!”王娡吩咐侍女。
“姐姐!”王皃姁撅著嘴,“姐姐光彩照人,姁兒怎麼能灰頭土臉,丟姐姐的份呢?”
“姁兒,”王娡拿起面巾,仔細幫她擦掉,“朱粉對身體不好。你還小,正長身體的時候,還是天然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