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8. 歷史不是兒戲 (1 / 3)

“歷史不是兒戲!怎麼能亂改?”姚翁吹鬍子瞪眼,“七國之亂,造就了一批功侯和新貴,在景帝時期,呼風喚雨,繼而影響了漢武大帝統治時期的政治環境和治國策略!”

“歷史當然不是兒戲!”王娡怒了,“難道為了印證七國之亂功侯新貴們的得勢,就要百姓們捐血獻子,戰場廝殺?!母失子,妻無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土地荒蕪,國力內耗,一場戰爭,多少平民百姓失去生命!多少家庭從此消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姚翁一揮手,“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是由名人書寫的!”

“你這是開上帝視角嗎?站在歷史的高處,指點江山。你只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萎,那也是血,是肉,是生命!”王娡說著淚湧,“生命是平等的,沒有人生而高貴!也沒有人生來就為讓人踐踏!”

“以勝負定高低,以成敗論英雄!你的歷史觀、價值觀,脫離了歷史的本相!怎能以歷史的紙張,代替人的生死、歲月的更迭?”王娡逼近姚翁,聲音哽咽,“正如你逼我進宮,去給劉啟生孩子!為了什麼養育千古一帝的歷史使命,我多少次懸在生死邊緣?多少次忍辱偷生?”

“我不會再任你安排了!”王娡一臉凜然,“既然姚翁讓我入宮為太子姬,生養千古一帝,說這是我的歷史使命。那,我要為我的子民所想,為大漢江山所想,為我的兒子所想!這,才是我真正的使命!”

姚翁啞口無言,他擰著雙眉,臉色陰沉。

“王娡,你以為憑你一己之力,能改變歷史的走向?”他語帶譏諷,盯著王娡。

“我不是改變歷史,也沒有想過改變歷史。”王娡真誠地望著姚翁,“順天應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取最優選擇。君王慈,天下安,百姓足,難道這不能讓文景之治輝煌史冊嗎?少了七國之亂,漢武大帝就不能建功立業嗎?”

“七國之亂,漢政權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麻溜地解決了叛亂。為首的七王,斬首示眾,誅族除國,趁熱打鐵把其他不聽招呼的諸侯王,捎帶手也給收拾了。困擾帝國幾十年的諸侯王問題,不到3個月就解決了,帝國避免了分裂,從此牢牢地統一在一起。”

“這是七國之亂,其重要作用!”姚翁冷笑,“諸侯尾大不掉,你如何解決?一場戰爭,把諸侯封地,大部分收歸漢政權,才是漢武大帝施展雄韜偉略的基礎!”

“推恩令!”王娡一字一頓,“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最終,中山靖王之後,會淪為賣草鞋的!”

姚翁被王娡的話,逗得哭笑不得。

“劉邦當年打下天下後,吸取秦帝國滅亡的教訓,也為了酬謝功臣,一度恢復了被秦帝國廢除的分封制,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分封給功臣和子弟,帝國真正有效控制的地區就是關中和蜀地。”

“後來劉邦滅異姓諸侯王,全部換上了自家兄弟子侄。劉邦在的時候,當然沒人敢有想法。可時間一長,親情自然而然就疏遠了,再加上大家都姓劉,憑什麼皇位就你們家坐?”

“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招兵買馬、不聽朝廷詔令,帝國的政令根本通達不了全國。長此以往,漢帝國必然會步入周王朝的後塵,陷入分裂的局面,這是漢政權不能忍受的。與其等諸侯王們做大,不如先下手為強,解決這些定時炸彈。”

“一代君王有一代君王的使命。劉邦是建立漢政權,並穩定統治。諸侯封國,是當時背景下的良策。”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王娡嘆口氣,“我要好好研讀賈才子的《過秦論》,為下一步削藩找到靈感。”

“你以為劉啟棋盤拍死吳太子劉賢,真的是激情殺人?那是文帝父子做的局。姚翁,”王娡懇求,“後宮勢弱,朝前還需運作。你要幫我!七國之亂,最大的功臣是誰?哪些人因功受封?”

“景帝老師晁錯,被腰斬於東市。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之名起兵叛亂。晁錯犯了三個錯誤:一,諫帝親征,二,議殺袁盎,三,交惡諸臣。”

“晁錯建議劉啟御駕親征,自己坐守帝都大抵上是因為御駕親征能提升將士士氣,利於打敗叛軍。”

“而他自己坐守後方是想學前輩蕭何,蕭何劉邦打天下的時候,項羽叫板劉邦,就是蕭何坐鎮後方,運籌帷幄,提供後方支援。”

“但是晁錯沒有想清楚,劉濞是“誅晁錯,清君側”,不是“誅劉啟”,雖說劉濞的真實想法就是誅劉啟,但是口號只是誅晁錯。”

“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後方,其實是他自己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別人要殺的是你晁錯,你讓劉啟去前線,自己在後面?景帝怎麼想,大臣怎麼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