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今天上午會議上聽到的這些,公冶渚並未完全理解,也並未完全相信,他已經吩咐好,下午便要去河工上的各地走一走看一看,驗證從他們這裡學到的內容,同時也因親眼檢視方為實。
兩個治水吏員得了命令,不敢怠慢,告辭後出去安排。屋裡就剩下了公冶渚、魏和、方長三人。
方長問公冶渚道:
“來中原後經歷如何?可否適應?”
公冶渚點點頭:
“那是自然,之前在豬野澤中時,只從書中看到天下之大、世事之繁、民生之多艱。如今來到中原後,親眼看見才理解了書上學到的內容。而且對於能夠親手踐行典籍裡的教誨,我感覺很是榮幸。”
接著方長詢問公冶渚來到中原後的經歷,後者講述道:
“從豬野澤出來後,我徑直往東面去,心裡想的卻不是建功立業,而是想去看看大海。”
“之前僅在書上看到過大海的波瀾壯闊,我一直好奇,整個天地都被水充斥著會是如何景象。既然來到世上一遭,有了此等機會和閒暇,不能不去看看。”
“不過天下亂象已顯,一路走過去,我看到了許多悲慘與貧苦事情,還有各地舉兵的知州,但凡大軍過處,定然片片哀鴻。”
“此等慘象,讓我看的很難過,也理解了為何書裡面前人們都對天下清平如許嚮往,這份心思,甚至沖淡了想去看大海的念頭。”
“不過我最終還是沒能看到大海。”
說道這裡,公冶渚臉上表情很是豐富,既有遺憾,也有慶幸。
“我走的有些偏了,並未直接向東,而是因為官道走向,略微偏向南方一些。結果走遠之後,竟然渡過大江到了江南。那裡景象和中原又有許多不同,不過百姓們一樣因為動盪而困苦。”
“也是在江南,我遇到了義軍,遇到了裡面諸多仁人志士。他們擴張的很快,十分缺人。我還記得自己從豬野澤出來時候的志向,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所以我便報名進去,被一眼看中委以重任。”
“後面幹活忙碌,沒有時間繼續往東去看海,雖然距離大海最近的時候只有一百多里。有時候我會想,待以後天下重歸清平,我退休後,說不定會去海邊住上兩年。”
在義軍之中,公冶渚得到了充分的空間,得以一展所長。
於多次重大行動中,公冶渚立下了許多功勞,而且負責的事情都完成的面面俱到,和他接觸過的同僚與上級們,無不對其交口稱讚。
如今義軍們兵鋒神速,但後勤線也拉的越來越長,所以迅速穩固攻佔下來的地方,就成了當務之急。由於各地知州們舉兵者為多,所以沿用舊官僚並不是好的選擇。
所以缺乏人手的情況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的義軍們,還是咬牙擠出了些優秀人手們,接任各地主官。他們的任務除了當地民生以外,便是組織恢復生產,儘快將物資供應往前線軍隊,縮短後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