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被削弱,迪迦拉肯定完蛋。
有趣的是,早在擬定計劃的時候,迪迦拉就提出把重點放在西南地區,以攻打卡拉港為主要目的。
當時,湯普森也向傑克遜提出了這個建議。
道理也很簡單,在西南方向作戰,動用南方派系的軍隊,最多隻需要從中央軍抽調幾支主力部隊南下,充當預備隊,因此就算需要在巴鐵境內鏖戰,犧牲的也是南方派系,對中央軍的影響不大。
至少,迪迦拉不會反對。
可惜的是,傑克遜沒有答應。
主要就是,突擊卡拉港,不但難度大,軍事價值也要小得多,畢竟卡拉港不是首都,沒法跟伊堡相比。
西北鐵路已經通車,海運的戰略意義明顯降低。
此外,在瓜港投入使用之後,卡拉港不再是巴鐵唯一的港口。
至於突擊瓜港,根本辦不到。
除了這層厲害關係,還有一個跟面子有關,讓梵軍高層沒辦法接受的問題。
數十年來,梵軍高層始終把梁夏帝國當成頭號大敵,壓根就沒將巴鐵放在眼裡,更別說將巴軍當成主要的對手。再說了,兩次南方次大陸戰爭,梵軍都輕鬆擊敗巴軍,取得了全面勝利。
正是如此,在過去十幾年裡,梵軍的防禦重點都在北邊,面對的梁夏帝國。
現在,把重點轉向巴鐵,梵軍高層肯定沒辦法接受。
在擬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梵軍高層就反覆強調。如果把主力派去攻打巴鐵,拿什麼抵禦梁夏大軍?
這個問題,看上去還挺嚴重。
不過,也就只是看上去嚴重。
不要忘了,梁夏帝國部署在西北地區的主力部隊只有一個步兵師,還是山地步兵師,而且平時的戰備級別與裝備水平都不高。即便在戰時,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也要用好幾個月才能增強。
一個兵力不到2萬的山地步兵師,有什麼威脅?
顯然,傑克遜根本沒有搞明白真正的厲害關係。
這一系列因素,最終導致開戰之後的首輪突擊行動,不但沒達成作戰目的,還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關鍵還有,錯過了奪得戰略主動權的機會!
不過,這也不全是壞事。
梵軍遭受到的挫敗,不但證明了傑克遜的戰略判斷,也讓迪迦拉有所醒悟,開始重視紐蘭顧問的建議。
正是如此,迪迦拉才採納了傑克遜提出的另外一個建議。
放棄南部地區。
準確的說,是把南部地區當成“主戰場”,設法把東方聯軍引誘過去,利用廣袤的德干高原來消耗東方聯軍的兵力。
不然的話,迪迦拉也不會把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隊全部部署到烏代布林。
按照傑克遜的設想,南部地區就是決定梵羅國生死的主戰場,因此不管需要耗費多少的兵力,遭受多大的損失,都必須讓東方聯軍把重點轉向南部地區,不然梵羅國就會在幾個月之內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