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也很簡單,梵羅國的其他地方根本就無險可守!
此外,還嚴重缺乏戰略縱深。
就拿西北地區來說,德城距離邊境還不到400千米,在梁夏陸軍遠端火箭炮的覆蓋範圍之內。關鍵是,西北地區的地勢較為平坦,沒有難以跨越的天塹,非常適合以坦克戰車為主的機械化部隊作戰。
按照傑克遜的推測,在此跟梁夏大軍交戰,梵軍有多少兵力都不夠打!
其實,岡伽羅平原,以及東北地區的情況也是如此。
就算河網密佈,交通條件要糟糕一些,也因為地勢太過平坦,而難以固守。
此外,內河航道同樣能夠為敵人所用。梁夏帝國擁有全球最強的海軍,肯定能夠有效的利用內河航運。
綜合這些因素,梵軍才把主力全都部署在本土北部。
可問題是,戰爭的進展,與傑克遜預料的並不相同。
對此,湯普森也是萬分感概。
在此之前,包括傑克遜與湯普森在內,所有軍事顧問都覺得,東方聯軍在南方次大陸這邊的指揮官很有可能來自梁夏帝國的南方戰區,也許是一名陸戰隊的高階將領,畢竟該戰區是以海軍為主。
此外,常駐巴鐵的第二十四機步師也隸屬南方戰區,首先部署到位的增援部隊是第五陸戰師。
顯然,如果是以南方戰區的作戰部隊為主,而且由陸戰隊將領擔任指揮官,把重點放在南部地區的機率非常大。
道理也很簡單:梵羅國的南部地區更像是一座深入梵炎洋的半島。
三面臨海,非常適合陸戰隊進行兩棲登陸作戰。
關鍵還有,梁夏海軍擁有制海權,能夠充分利用海軍提供的支援,以及登陸艦隊賦予的戰略機動能力。
當然,還能夠依靠海運,減輕後勤保障的負擔。
有這麼多有利條件,梁夏帝國有什麼理由不選擇在南部地區發力?
要說的話,也就是基於這個判斷,傑克遜才認定能夠在南部地區跟東方集團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第五十一特混艦隊在東陸心海遭受了重創,接下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與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也在霍瓦依群島攻防戰當中喪失作戰能力,梁夏海軍的作戰能力急劇下滑,剩下的艦隊得用在關鍵方向上,根本就不可能派來支援陸戰隊作戰。更何況,在斯蘭還有軍事基地可以依託。
更加重要的是,波沙灣戰爭的大規模作戰行動提前結束!
這下,不但戰鬥力強悍的第十七裝甲師得到了解脫,梁夏陸軍最富盛名的天才指揮官丁鎮南也能抽身出來。
一時之間,梁夏帝國部署到巴鐵的作戰部隊就達到了3個主力師。
當然,關鍵是,由丁鎮南出任西南戰場司令官,兼任東方聯軍參謀長,統籌指揮南方次大陸上的作戰行動。
要想讓丁鎮南上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結果就是,傑克遜殫精竭慮擬定的戰略計劃直接就成了空談,所有美好的設想全都變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