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官兵素質也算上,別說2個師,哪怕再增加2個師的兵力,也未必能一口氣吞下樑夏陸軍的2個戰鬥旅。
在大陸戰場上,西陸大軍取得的最佳戰果,只是擊潰了梁夏陸軍的一個裝甲旅,準確說是該旅在撤退的時候沒有帶走放在旅部的軍旗,結果落到了西陸軍團手上,讓西陸集團有了口實。
實戰當中,要想成建制的殲滅一個營,都十分困難。
正面交戰,梁夏陸軍的2個戰鬥旅能夠輕而易舉的擊潰梵軍的1個集團軍!
正是紐蘭顧問堅持,才把伏擊目標鎖定為先頭部隊。
事實證明,即便對付5個營,梵軍投入的兵力都明顯的捉襟見肘。
道理也很簡單,先頭部隊是在公路上行軍,而且是在追擊之前遭遇的偵查部隊,不可避免的要把隊伍拉長。在參戰兵力不變的情況下,梵軍沒辦法擴大伏擊圈的範圍,也就難以把先頭部隊一口吞下。
要說的話,在最初的幾分鐘,梵軍打得非常的順手。
不過,只持續了幾分鐘。
在很大程度上,這也證明了一個觀點,即梵軍更加適合打順水仗,在遇到意外,特別是遭受挫折之後,梵軍官兵的戰場表現就會急轉直下。往根本上講,這也是梵軍官兵素質不夠好的問題。
交戰開始後大約5分鐘,在戰場東邊,第17103營那邊,局面就發生逆轉。
關鍵,就是三連那兩臺沒有被摧毀的ZT99B主戰坦克!
在梵軍的裝甲部隊發起突擊,準確說是從公路兩側衝過來的時候,這兩臺主戰坦克立即就成了梵軍坦克的夢魘。
短短的幾分鐘,兩臺ZT99B就用極為精準的炮火,摧毀了7輛梵軍坦克,而且還全都是最新式的M1A1。
也就這幾分鐘,梵軍就被打懵了。
在停止進攻的時候,梵軍甚至沒有找到那兩臺ZT99B,只大致判斷在公路上,不清楚其具體的位置。
不過,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公路上面擺著十幾臺ZT99B的殘骸,而且大部分都在熊熊燃燒,產生的濃煙肯定干擾了紅外夜視儀。
此外,梵軍的注意力在五連那邊,沒有留意已被擊潰的三連。
主要問題,還是在遭到反擊之後停止進攻,而不是說立即對進攻戰術進行調整,消滅反擊的敵人。
結果就是,在梵軍停下來重新部署進攻的時候,又有5臺M1A1報廢。
進攻還沒打響就損失了1個連的坦克!
關鍵還有,因為遲遲沒發起進攻,梵軍正在喪失戰場主動權,至少後面的五連有更多的時間調整防禦部署。
等梵軍在0點40分左右重新組織發起進攻的時候,五年的步兵戰車已經散開,下車作戰的步兵也已佔據有利位置。也正是如此,梵軍面對的是18臺BZ98上的重型反坦克導彈與30毫米機關炮。
當然,還有100多名復仇心切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