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325章 把腦子放冰箱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5章 把腦子放冰箱裡 (1 / 3)

(今天去看了《唐探1900》,看到王寶強用河北口音唱出台山歌謠“喜鵲喜”的時候我都驚了,還有電影裡的好多細節……導演這和我找的是一套資料?)

“絕唱!?”

所有人都被張潮嚇了一跳,趙常田更是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質問道:“你……你是說要停止舉辦「新理念作文大賽」嗎?”

正常來說,“絕唱”指的是文學創作達到最高造詣、最高水平,例如魯迅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就是指《史記》記事、寫人達到了史書這個體例的最高水平。

但是“絕唱”在當代也逐漸衍生出另一層意思——最後的演唱或者演出。例如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的愛情電影《ぜっしょう》(《絕唱》),結尾就是男主人公順吉抱著死去的戀人小雪,唱起了伐木歌。

張潮寫在白板上的“絕唱”顯然是後一個意思。

張潮和「潮汐文化」與《新芽》雜誌社合作舉辦「新理念作文大賽」才2年,大賽也剛剛重回巔峰,要是這就停辦,那都不能稱為抽象,簡直是……行為藝術。

要知道今年大賽光贊助就上百萬,加上各種媒體曝光和雜誌銷量增長的收益,無論對《新芽》還是《青春派》都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效益。

在眾人緊張、狐疑甚至有些憤怒的目光注視下,張潮先“哈”了一聲才道:“怎麼都這麼緊張?‘絕唱’又不等於停辦。

我的意思是比賽要換一種形式了!”

大家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趙常田也重新坐回了座位,不過目光仍然緊緊盯著張潮,等著張潮進一步的解釋。

張潮此時反而站了起來,踱步到會議室的窗戶邊,看著鉅鹿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與行人,忽然問道:“大家都覺得大賽的規模會這麼不斷擴大下去嗎?”

趙常田、胡偉時、李啟剛,還有一眾編輯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個年輕的編輯說了一句實話:“其實,想要每年都維持幾十萬份的投稿數量,是很難的……”

張潮沒有接話,而是用眼神鼓勵年輕編輯繼續說下去。

年輕編輯看所有人的目光都轉移到了自己身上,頓時有些緊張,還是李啟剛溫言鼓勵道:“小許,你繼續說,說錯了也不用怕。”

這位年輕編輯就是許敏霞,本身就是1999年第一屆大賽一等獎得主,後來去了復大中文系,去年進入《新芽》雜誌社做編輯。

許敏霞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道:“我去年開始在檔案室翻閱了一些咱們大賽過去的資料。第六屆……也就是2004年那一屆,是歷屆當中投稿數量最多的一屆……”

許敏霞一邊說著,一邊看了一眼張潮——2004年那一屆,既是「新理念作文大賽」的頂峰,也是被張潮三篇文章踢下頂峰的時刻。

張潮臉色毫無變化,許敏霞才繼續說道:“稿件數量是42萬份,參賽人數是6萬多人。但是在歸檔的資料當中,我注意到幾個跡象——

首先是參賽人數和稿件之間的比例一屆比一屆懸殊,到了第六屆,每7份稿件才對應1個參賽者。這意味著……意味著……”

趙常田道:“意味著什麼,你大膽說。”

許敏霞這才道:“這意味著參賽者整體來說越來越投機了。一稿多投,就像在賭局上多押幾個點數一樣,就是寄希望於其中一注能押中。

第二,多次參賽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雖然沒有統計初賽選手的參賽次數,但是複賽選手當中,有將近四分之一至少參加過一次比賽。

按照常理推斷,初賽選手多次參賽的比例也應該接近這個數字。這意味著「新理念作文大賽」逐漸被一些‘熟手’壟斷了,這些‘熟手’多少確實是自己會寫,多少是‘人造’的,我們無從辨別。”

說到這裡,張潮突然插話補充道:“去年那一屆,我的高中母校就組織過集體改稿,不過被認出來了,最後我做主全部剔除掉了。”

這件事編輯部的人基本都知道,不過張潮又提起來,當時他的那股狠勁兒還是讓人記憶猶新。

許敏霞等張潮說完,才接著道:“第三,就是參賽選手的地域……越來越集中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到了第六屆的時候,進入複賽的選手地域分佈完全不能體現「全國新理念作文大賽」中的‘全國’兩個字。

也就是說,「新理念作文大賽」實際上越來越被視為一個區域性比賽。全國學生的參賽熱情只會越來越低,最終變成……變成……”

張潮“噗嗤”一聲笑出來,替許敏霞道:“變成‘江浙滬大賽’!”

李啟剛莫名地老臉一熱,其實比賽結果的區域性集中他也有所察覺,但又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只能任由其發生,不過他仍然爭辯了一句道:“其實……安徽、廣東、東北的獲獎者也有不少。哦,還有福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