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輝滿意地點點頭,看來編輯們都很敬業,一個摸魚的都沒有,於是道:“「微博」既然是分享閱讀經驗的平臺,為什麼我們起點不能在上面佔有一席之地呢?”
編輯們聞言先是一愣,旋即思路開啟了,無書立刻道:“對啊,張潮又沒有說只能分享傳統文學!”
水墨立刻接話道:“我們可以用普通讀者身份,向大家推薦我們網站的啊!這樣比很多報紙宣傳恐怕都有用!”
折羽道:“上面還有很多美國讀者,說不定能開啟海外銷路,可以試著翻譯幾部比較熱門的西幻。”
編輯們都開啟了思路,嘰嘰喳喳討論起來,吳文輝滿意地看著眾人,過了好一會兒才道:“想法都很好,但是要行動起來。你們先把賬號都註冊了,一律用「起點編輯XX」。
裝普通讀者就算了,以後被人發現了更不好。要推書就大大方方地推,不要縮手縮腳的。好了,散會!”
好幾個編輯聞言愁眉苦臉起來,一個嘟嘟囔囔地道:“……剛填的資料就要改……”
正要離開會議室的吳文輝臉色一變,問道:“你們不是說都還沒註冊嗎?”
“老大,我什麼都沒說,你也什麼都沒聽見。兄弟們,走,註冊賬號去!”編輯們頓時坐鳥獸散。
……
「微博」上線之日,作協裡也是熱鬧非凡。
老作家們戴著老花鏡,坐在辦公室的幾臺電腦前;幾個小夥子、小姑娘正在分組“幫扶”,一點一點教他們怎麼註冊、怎麼發帖。
這次作協發了內部倡議,希望所有作家都要抓住這個機會,在「微博」上與廣大讀者們親切交流,起到推廣文學的表率作用。
響應的人不少,大多數都是中青年作家。上了年紀的作家也有感興趣的,但自己在家搞不定註冊這些事,於是都跑到各地的作協來尋求年輕人的幫助。
一番折騰下來,倒也有不少註冊成功的——只是怎麼發帖成了一個難題。大部分老作家連“一指禪”打字都不會,只能用手寫紙條,然後再讓年輕人幫他們打字發出來。
“我是來自中國的老作家寒江,很高興在微博上和大家見面,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作品。我曾經寫過一本長篇《故鄉的路》,發表在《收穫》雜誌上……”
小夥子打著打著連忙道:“寒江老師,字數不夠了,中文就讓發70個字。”
寒江一臉不高興,只好重新拿過紙條,再字斟句酌地寫起來。
當然也有馬上收穫正反饋的,有讀者留言道:“孫老師,沒想到竟然能在這裡見到你,我很喜歡你的《訪問夢境》,我關注你啦!”
孫甘露看到這條留言,臉上的褶子都笑得多了兩條。
「微博」平臺這種發帖輕鬆、反饋及時的形式,很讓這些平時忙於創作,沒空寫什麼部落格的作家收穫到網路交流的快樂。
……
一日之間,「微博」的發展竟然有星火燎原之勢,甚至出乎了張潮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