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無法看到「潮汐文化」的後臺資料,但是豐富的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經驗告訴他,在“404”前,「微博」的註冊使用者不會少於5萬。
這個數字比2年多前「心浪部落格」剛剛上線時的資料還要高,簡直不可思議。
除了「微博」同時打通了中美兩國的讀者使用者以外,肯定還有原因——陳童想了半天,再仔細回想“404”前那數以千計的普通讀者的書評,忽然發現自己之前思維的一個盲點——
他認為140個字元的限制,會制約使用者的表達發揮,導致大家對註冊「微博」發書評、書單不感興趣。
但反過來想,140個字元的限制,也解放了更多本就不想長篇大論的網民,讓他們可以用最簡短的文字分享自己的心情。
傳統的「部落格」,大家一想起來,就是少則幾百字,多則幾千字的文章,還要排版、配圖,雖然深度和豐富程度都比這單薄的140個字元強,但對想放鬆一下的人們來說,還是太沉重了。
「微博」則近乎於“強制”地卸下了這份枷鎖,讓所有人都能用輕鬆的心態來交流閱讀體驗。
簡潔的頁面,簡單、基礎的“關注”“評論”功能,也與現在功能越來越複雜的網頁產品設計趨勢背道而馳,所以就連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觀看,都不會產生視覺疲勞。
「微博」實際上成了一個大型的社交平臺,一個以“閱讀”為紐帶的、高度垂直化的社交平臺,如果運營上不出大問題,陳童直覺告訴他——「微博」的使用者黏度將會非常高。
這不就是心浪夢寐以求的切入“網路社交”的機會嗎?明明就放在眼前,自己怎麼就沒看出來呢……
如果「潮汐文化」藉機再推出JAVA系統、塞班系統的「手機微博」,像「手機QQ」那樣,那別說心浪自己了,企鵝怕不是都要抖三抖?
懊悔不已的陳童使勁兒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發出了不明所以的低吟聲。
恰好新聞部門來請示是否根據「微博」宕機的新聞,更讓他感覺被一股什麼力量架在火堆上烤——不報道,肯定會被笑話是睜眼瞎,網易、搜狐不跟進落井下石才怪了;
報道了,放顯眼位置,無疑是給自家部落格的強敵煽風點火;放犄角旮旯,還是會被笑小氣吧唧。
思來想去,陳童抄起自己的膝上型電腦,推開了CEO曹國維的辦公門,第一句話就是:“我錯了,我檢討……”
當然,「微博」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非危機——比如起點。
起點的CEO吳文輝同樣第一時間註冊了「微博」,不知不覺就玩到了宕機;看著「404錯誤頁面」,他同樣發了一會兒呆,然後連忙開啟辦公室門,衝著外面的大辦公區喊了一聲:“所有編輯,10分鐘後開會,帶上筆記本。”
眾編輯本來不是在埋頭審書,就是在催作者更新,聞言都把頭從工位裡探出來,辦公室頓時亮了三分。
10分鐘後,起點會議室裡,吳文輝對眾人道:“大家還記得嗎?大作家張潮,那也是我們的作者……”
這時候一隻白生生、水嫩嫩、如藕似玉的手舉了起來,起點的第一美女編輯折羽怯生生地道:“我……我和他說過更新的事了,每個月都提醒,但是他沒有理我……”
吳文輝大手一揮,道:“他太忙了,沒空更新可以理解,反正影視改編版權已經幫他賣出去了,橫豎我們都賺——不過更新還是要催的,不能讓我這個師弟太監了!”
折羽放下心來,連忙應道:“明白了!”聲如銀鈴、氣似幽蘭。
吳文輝這才轉入正題:“我是張潮最近上線的「微博」,你們註冊了嗎?”
有個編輯正要舉手,忽然發現大家都在搖頭,連忙把要舉起來的手改成來回擺動,表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