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他有一劍>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六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六道 (3 / 4)

尺蠖是一種蛾的幼蟲,樣子有點像蠶,它把身子不斷彎成弓形再放直,如此反覆,所以它才得以前行。龍蛇這樣的事物,身體是要蟄伏起來的,為的是可以繼續生存。

人在世上要想幹出一番事業,則需這種“屈伸”的精神。屈,並不是失敗後的頹喪自卑和怯懦;伸,也並非功成名立後的傲慢自負,目中無人。這是避讓鋒芒、待機而發的謙忍智慧,是身正無畏、樂觀自信的心態。為人應如此,處事亦如是。

但現實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時能伏下身子沒有抱怨的卻不多。《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有些時候低低頭,彎彎腰是為了更好的抬起頭。

否和泰,都是《易經》上的卦象。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在《易經》中,“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有“通氣”“結合”的意思。

天地之氣互不交通,萬物不生,這就是大凶之卦。只有天地之氣相交,萬物才能生長,世界才會亨通。這就是大吉。這啟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學會溝通。

溝通時注意溝通物件和場境,溝通的內容要與對方的知識水平相當。

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矣不失言”。通俗講,就是面對不同的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說都在一個“謙”字裡了。謙卦是《易經》之中唯一一個六爻全吉的卦象。

謙卦上是坤,下是艮。艮為山,坤為地,山體高大,但在地下。卑下之中,蘊其崇高,屈躬下物,先人後己,所以謙卦象徵謙虛、謙遜。

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保持謙和的心態,對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進能感化他人。修得謙和在,則能不煩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蹇是《易經》第三十九卦,原義為跛,引申為困難、艱險,行動不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每個人都會經歷“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時候。面對蹇塞的道路,《易經》告訴我們,要學會“反身修德”。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意思是說君子遇到困難,首先一定要省察自己,看看困境是不是由自己造成的,或者想想如何化解難題,也就是蹇卦所說的反身修德。

正位,就是擺正自已的位置,坐得穩,坐得正。凝命,“凝”就是凝聚精神,發掘智慧。“命”,就是人的命運。所以,正位凝命意思是說,君子應當擺正自已的位置,端正而穩重,凝聚精神,發掘智慧,以此來完成自已的人生使命,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

怎麼對自己的命運當家作主呢?核心是需要“正”。“正”是道德的內蘊,正是對偏和邪而言,如果人品走偏了,那麼位置一定坐不穩。所以才需要一個正派、端正的人來正位。

但是正的標準是什麼呢?實際上在中國社會這麼幾千年來,已經凝聚成一個普遍的標準就是仁義禮智信。

所以,正位凝命必始於修身。《大學》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知修身,則知正位凝命矣。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人應該不滿,對於現實的不滿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這種說法很容易受到涉世不深的青年人的響應,因為青年人大多都有追求,不滿足於自己的境遇和現狀;有追求,希望自己的境遇和生活更好。於是,他們也就相信不滿就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不過,稍有涉世經驗的人都清楚,世界上的人是各種各樣的,他們的不滿也是一樣的,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也往往是大相徑庭的。所以,人的不滿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問題的焦點是不滿什麼,為什麼不滿,也就是說,不滿取決於一些更加深層次的東西。。

有的道徒由於在世俗社會中追逐名利或者追求情愛受到挫折,因而進入道門。這些人中,不能說沒有有才華和能力的人,然而因為他們追逐的**並未得到遏制,所以到了道門之中仍然自命不凡,不滿師長,不滿規戒,不滿收入,不滿晨鐘暮鼓的道門生活,悲天尤人,牢騷滿腹。

這樣一種“不滿,只是他世俗**在道門中的反映。道門中,除了此人自己以外,恐怕沒有人會贊成這種不滿,或者認為這種不滿會推動道門事業的興旺發達。

有的道徒雖然沒有明顯的**追求,但是對自己的估價過高,自以為是,懷才不遇,總認為師長虧待了他,本觀虧待了他,道門虧待了他。他們不滿周圍,不滿道門,怪話連篇,搬弄是非,於是或者放蕩不羈,不守規戒。

或者顛三倒四,製造混亂;或者無事生非,作梗搗亂。這樣一種“不滿”,也是世俗**在道門中的反映。道門中,除了此人自己孤芳自賞以外,恐怕也沒有人會欣賞它,或者贊成這種不滿,更沒有人會認為這種不滿會推動道門事業的興旺發達。

那麼,這是

不是說我反對一切的“不滿”,不是。從“不滿到“滿”,從“滿”到新的“不滿”,又從新的“不滿”到新的“滿”,生生息息,無窮無盡,那是天道的表現。

月亮從缺到圓,又從圓到缺;太陽東昇西落,由黑至明,又由明變黑;雲彩由疏而密,又由密而疏,都是這樣一種天道的“滿”與“不滿”的表現。

社會由低階到高階,財富由匱乏到富足,也是這樣一種從“不滿”到“滿”的天道的表現。人的從無知到成熟,知識由膚淺到豐富,也都是這樣一種從“不滿”到“滿”的天道的表現。不滿是天道,滿也是天道,從不滿到滿以及從滿到新的不滿都是天道。問題是我們在這樣一個天道執行之中,怎樣認識和怎樣動作。

只有符合天道的不滿和滿才可能有益於自己,有益於社會和有益於道門。否則,其結果只能是害己害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符合天道的不滿,是與人與已有用的,可以成為一個人奮發向上,替天行道的動力。而不符合天道的不滿,則是害人害己的東西,最終葬送自己,毀滅自己,並且給社會帶來損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