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爾注》稱“自然,道也”、“自然者,與道同號異體,令更相法,皆共法道也。”葛洪《抱朴子內篇》明確指出自然是天道的特性,稱“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而萬物的變化又是自然的特性,“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道教一些類書引用一些道教的經典,將自然同修道成真相聯絡。《妙真經》稱“自然者,道之真也”、“人為道能自然者,故道可得而通”,意思是得道的人是懂得道的自然而然的特性的,如果要勉強為之,就不能得道。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道是無為的。因此,無為便成為道教徒對自然界的執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以及人的安身立命的基本態度。
《道德經》中有十二處提到無為。第三章稱“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是順應自然,不妄為的意思。道家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莊子》則將無為推衍至帝王聖人的治世中,認為“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聖人休矣”,不過帝王應該“以無為為常”,而臣下卻是要“有為”的。五斗米道在《老子想爾注》中,繼承了《道德經》的無為思想,認為無為是道性,不為惡事,“有天下必無為,守樸素,合道意矣。”
”他將無為置於天地、人物之最高處。後世的內丹家稱內修之術是以有為作為根基的無為。內丹家們將丹成以後,煉神返虛的狀態稱作無為,將煉養過程稱為有為。道家主張消滅貪慾,淡泊以明志,不有為強求,基本企求不要脫離社會實際,以全身修道為目標,卻危離咎,最終達到忘其形骸,無所執著,自然無為的境界。
對此,《稱笈七籤》中還從兩個方面作了闡釋:一是先當避害。遠嫌疑,遠小人,遠敬得,遠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處鬧,慎力鬥。常思過失,改而從善;二是要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時機。在積極通曉自然、社會和人際關係的基礎上,更好地學道修道。
乾卦上九爻的爻辭是“亢龍,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龍就是飛
得過高的龍。有悔,意味著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不好。
按照字面的意思來說,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憂鬱悔悶了。
人做事,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去考慮最終的結局與後果,以及種種可能與變化,所導致的失敗與悲劇或是慘禍。“亢龍,有悔”啟示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知進知退,既要前進,又要為自己找好退路,否則就會有兇險。
劉邦曾經問韓信:“你認為我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韓信最終慘死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功高震主、不知進退。
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倨傲者勢必招禍。
這是坤卦的第二爻的爻辭。厚德載物,首先要我們擁有直、方、大這三種德行。
直。《論語雍也》中說,“人之生也直。”人性出於自然,本皆相近樸實,受後天種種習氣薰染才偏離。人的先天本性真實自然,沒有雕飾。
《易經》坤卦文言說,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直是就內在而言的,方是就外在而言的。
大。《孟子》中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力行其善,至於充滿而積實,則美在其中而無待於外矣。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則德業至盛而不可加矣。
一個人如果能正直仁信,原則處世,宏大包容,依此處世,君子順其自然本性,無往而不利。
大有卦的上九爻辭講:“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書裡面說,“自天佑之”就是來自於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
孔子在解讀《易經》的時候說:“佑著,助也。天之所助著,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孔子講,佑就是幫助的意思。上天“願意幫助的是那些順從天道的人;人們願意幫助的是那些敦厚誠實,篤信善道的人。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待人誠懇,講究信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說話辦事遵循客觀規律,既不盲目行事,又不心存僥倖和投機取巧,平時多向道德品行高、操守好、行為能力強的人學習,主動向他們看齊的話,事事就能如願以償,不可能出現咎害。這就叫“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整句話的意思很明白: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後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後代。
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古代大德教人改心,現在人叫調整心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當以善念,當每晚省身,害人傷人之心切不可有,助人諒人之心還須思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也是家風傳襲的必然結果。
好的家訓家風傳承,會成為一個家族每個人一生的航標,一個人如果從小就受良好家風的薰陶,在生活、處世上則會有“法”可依,堅守內心不被外物所影響,人生之路才會走得更好更遠,家族才會越來越興旺。
泰卦中的九三爻辭講:“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陂是坡地的意思。這句話是說,沒有平地不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應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艱、貞是兩個詞,艱是說外在環境的艱苦、窮困,貞是君子內在對貞正的堅守。君子在艱苦、窮困的環境中,保持內心和品行的貞正,是沒有什麼過錯的。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個最大的區別。
人生艱難和困苦雖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堅忍和貞正的心,就能將其轉變成平坦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