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世中,有一座城名為‘波羅奈’。一天,城中有位長者夫人帶領五百位侍女,至城外舉行祭祀大典。祭祀的規矩甚為詭秘,除了這一家人,外人皆不得靠近,若有不知情而犯者,皆入烈火中燒死。當時,有位辟支佛名為“迦羅”,住在山裡修行,早晨出外託缽,傍晚則回到山中用功。這一天,迦羅託缽經過祭祀的地方,長者夫人見了非常憤怒,馬上派人將其捉住,並且至烈火當中。迦羅等到全身燒至焦爛,忽顯神足通,飛昇至虛空中。
在場大眾見此異狀,才知冒犯到聖者,心中不禁驚慌害怕,當場跪倒在地,痛哭失聲,並且懺悔地說:‘我們真是一群愚蠢無知的女人,竟然有眼不識聖者,且毀辱傷害您。我們自知罪業深重,過高如山,祈求聖者您大人大量,給我們懺悔的機會,以消弭所造的罪業。’辟支佛聽了長者夫人如此悲切的心聲,即從空中而下,進入涅之境。長者夫人為表悔過遷善之心,即為迦羅尊者起塔,供養其舍利。”
接著,佛陀又說了一首偈語:“愚蠢作惡,不能自解;殃追**,罪成熾然。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厄地,乃知不善。”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昔日的長者夫人就是金剛公主,而度勝等五百歌伎即是當時的侍女。其實,罪業和福德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無論時間的長短,只要因緣會遇就會顯現,這是無從棄捨的。”
佛陀開示完善惡因果的道理後,全國百姓不分男女老少皆受持了三皈、五戒,並且遵循佛陀的教誨,用功修行。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僧團,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僧團,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予其中。
阿難陀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就是阿難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一生事業中最要緊的就是物色繼承的人選,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後不久,他就選上了阿難陀。因此,當機緣成熟時,阿難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團,追隨佛陀,一直侍奉在佛陀身邊。
佛經中對阿難陀的讚揚很多。《增一阿含經》說他知道時機,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沒有疑問,記憶中的事不會遺忘,而且學識廣博又多聞,能忍而敬奉聖人。
在僧團裡漸漸長大的阿難陀,有著溫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動人的俊容。他是僧團裡裡外外最受女眾尊敬的人,對比丘尼,他盡心關切;對在俗的信女,他給予安慰。也因為有阿難陀的請求,僧團才有女眾出家。
因為阿難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紹隆佛種的人,為了讓阿難陀能夠把持自己,專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難陀做自己的侍者。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經五十三歲了,那時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難陀被選為佛陀的侍者。在這以前,佛陀沒有常隨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諸比丘輪流。
這時目犍連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來勸阿難陀道:阿難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樓閣東面開窗,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輕有為,聰明溫和,我們希望你能夠承擔!
阿難陀聽後,以任重而推辭,經過目犍連、舍利弗的勸說,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不要穿著。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他不侍奉前去。三、不是去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此外都願侍奉佛陀。
目犍連和舍利弗把阿難陀的意思轉呈給佛陀,並向佛陀轉達阿難陀的條件,佛陀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歡喜的讚歎道:阿難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為了避免譏嫌,定必要的預防。因為阿難陀比丘是怕別人批評,說阿難陀是為了穿衣、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
從此阿難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這時他的年齡也只二十多歲。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歲月裡,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依教奉行,並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法。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難陀的心中。
年輕的阿難陀,每天跟隨著佛陀,儼然成為佛陀與諸比丘之間的調和者。在僧團裡,他經常保持著謙虛、虔敬、慚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眾,都因為阿難陀的關係皈依了佛法。
阿難陀集虔誠、質樸、勤勞、謹慎、謙虛、廉潔、守戒、寡慾、敏慧於一身,對佛法的瞭解也最為透徹,可是他在佛門的地位卻不高。四大聲聞,十六羅漢中都沒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學多聞第一,也就是知識最淵博的弟子,但是卻排在最後一位。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動歸靜,佛陀宣佈將在迦毗羅衛城三十餘里的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旁邊,輕輕的問道:佛陀!我們以後對女眾應採取什麼態度?請佛陀再說一次給我聽!
佛陀看看跪在四周的諸大弟子,然後對阿難陀說道:阿難陀!想要離煩惱證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眾放在心中的。你要將老的女眾看做自己的母親,將年長的女眾看做姐姐,將年輕的女眾看做妹妹,阿難陀!你千萬要記住啊!
佛陀回答上面的問題以後,又把荼毗、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說明。感情脆弱
的阿難陀,想到這是佛陀最後的遺誡,一陣心酸,不覺流出眼淚來,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身邊,趕快跑到園中哭了一場!
阿難陀想到佛陀將要涅,別的大弟子們都已開悟,唯有他,今後依誰來證悟呢?想到從今以後,再沒有恩師給他服侍,他像斷腸一樣的傷心!
佛陀看到阿難陀不在身邊,就叫人去把他叫來,又再對他說:阿難陀!你不要悲傷!有相會就有別離,有繁榮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什麼缺失,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不久之後就會離開煩惱的繫縛,能開悟證果!
佛陀說到這裡,阿難陀感激得泣不成聲,佛陀又看看大家,對大家說道:諸比丘!阿難陀非常忠實的侍奉我多年,他很溫和而善良,他聽聞**不忘,他的功德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出光輝!
阿難陀用手蒙著臉,悲泣地離開佛陀。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流淚不止,可是像這樣的流淚有什麼用?要緊的是提出有關如何使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對,大家商量以後,又把阿難陀找回,公推他請問佛陀:第一、佛陀涅後,以誰為師?第二、佛陀涅後,以什麼安住?第三、佛陀涅後,惡人如何調伏?第四、佛陀涅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