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這個仙家有點猛> 第36章 轉變思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章 轉變思路 (2 / 2)

風水師是最重要的,他們負責尋找古墓,一般都是平平無奇,一副小老百姓的長相,但腦子裡裝的東西不容小覷,《藏經》、《周易》、《撼龍經》,隨便說一句上句,風水師就能接出下句,還能解釋的條條是道。

比如《撼龍經》中的“龍神二字尋山訣,神是精神龍是質。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和“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要是把這兩句話學明白了,早期古墓一找一個準,因為古代的王侯將相都是尋找風水極佳的地方下葬,有的布衣當官了,為了仕途興旺,也會把祖宗的墳墓遷到風水更好的地方。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就是風水師先提出來的,遊歷山河大川,發現龍脈寶穴,說句不好聽的,祖宗埋得好,可比後天努力強多了。

盜墓中的風水師有時候會化身為賒刀人,買上個一千塊錢的菜刀,然後以賒賬的形式向人售賣,一千塊錢,能把一個城市的村村鎮鎮都轉遍了,風水更是瞭如指掌,多合適的買賣。

要是發現極佳的風水,有墓則挖,無墳便把風水寶地的位置資訊賣給他人。

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有人常說賒刀人不回來收錢,在他們眼裡,千八百塊錢,算個屁,一個古墓,價值連城,一個風水寶地的資訊,賣給有錢的老闆,少說也得百十來個。

而賒刀人的起源還和秦始皇有關,始皇帝統一六國,是為盤古大帝第一皇帝,種花的第一條龍——祖龍。

秦國發於西北,背靠祁連山脈,乃是種花第一條龍脈,秦始皇有著雄心壯志,力求千秋萬世,所以始皇下令,收集天下奇人異士,遍尋盤古大地,斬斷龍脈。

奈何秦朝命短,國內土地還沒丈量完,大秦就他孃的亡了。

朝代更迭,山河變遷,這群人漸漸演變成了賒刀人,吃的就是風水這口飯。

風水師在盜墓中是拿大頭的,一般是四六分,獨佔其四。

剩下的就是挖土的人,別以為這是體力活,盜墓和考古不一樣,考古找墓道,盜墓只戳墓室頂。

挖土的人得把洛陽鏟玩出花,一剷下去,看著帶來的封土,就能判斷出墓穴的年代,規模,乾溼度和墓頂的位置。

這都是盜取山野荒地的墓,要是在村落附近,還得有打前站的人,開個超市,收個廢品,或者是做些饅頭,豆腐售賣,目的就是和當地村民混熟。

大型墓穴,打前站的人最少需要半年進駐,負責裝備採買,後勤供應,出土文物存放轉運。

上面的這些,是盜墓裡面嘴核心的配置,後面還有放風的眼睛,盯梢的嘍囉,售賣的掮客,更有甚者還搭配了修復的隊伍。

修復的人主要做的就是清理出土文物的銅鏽,目的很明確,尋找銘文,青銅器貴,有銘文的更貴,要是銘文能證明墓主人的身份,而且墓主人哪怕出現在史書中出現一次,又或者老百姓的口耳相傳,那麼,這件文物就是價值連城的神器。

包玉醉見我說的頭頭是道,聽的一臉認真,連面膜都忘記取下來了。

見我不說話了,她才試探性的詢問:“咱倆算是哪個職業?”

“咱倆算陪葬品。”我沒好氣的說。

包玉醉還是沒聽明白我的意思,我倆去盜墓,說好聽點是獻祭,直截了當的說就是去陪葬了。

單靠我的力量,根本不可能。

包玉醉說手裡有會盜墓的兄弟。

在我看來,沒個卵用,盜墓父子相傳都不靠譜,更別說被強行拼在一起的人了,敢在盜墓這口鍋裡攪馬勺的人,哪個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摸出一件神器,十輩子都花不完,誰他孃的還在乎人情道德。

別說盜墓了,就算是淘金行業,真的挖出金疙瘩,親兄弟都是各懷鬼胎。

包玉醉頓了頓:“吳念,你說怎麼辦,我聽你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