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鍛造費工費料,極為昂貴。
其次,使用之人必須魁偉雄健,比如闞稜就以魁偉著稱,高句麗民族也多雄健。
而且,使用之人須要經過嚴格訓練。
於是此時,李藥師不僅以蘇定方協調鍛造陌刀,更讓他將所帶來的兄弟組建成陌刀隊。
如同七年之前,李藥師以經過特殊訓練的特種水軍部隊擊潰蕭銑,現在他要組建特種騎兵部隊,加以特殊訓練,以期擊潰頡利。
無論步兵、騎兵,都得仰賴馬匹。
步兵至少一人一騎,騎兵則至少一人二騎。
貞觀初期,可供繁衍的母馬數量嚴重不足,全國“鳩括殘燼,僅得牝牡三千”。
幸好當時,太僕寺有位少卿張萬歲,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養馬專家。
十餘年前,李藥師任職馬邑郡丞時,張萬歲也在馬邑。
當時他追隨劉武周,斬殺馬邑太守王仁恭。
劉武周敗亡之後,張萬歲與尉遲敬德、尋相等一同入唐,起初並未得到重用。
李世民登基之後,以他為太僕少卿,負責廄牧、典廄、典牧,以及各地監牧。
在他治理之下,從貞觀初年至唐高宗麟德年間,短短四十餘年,便讓可用之馬從七千匹激增到七十萬六千匹!李世民用人惟才,在在可見一斑。
張萬歲進入太僕寺,不到兩年時間,已將可用之馬從七千匹繁育為三萬匹。
料想再過一年,當可增至六萬匹。
不過馬匹中的多數,只能用為馱馬、挽馬、乘馬,惟有最為精良的駒駿,才可用為戰馬。
而戰馬,不但須要訓練,更得與騎士經由互動相處,形成穩定情誼,方能在戰事中發揮最佳功效。
這協調選馬、馴馬方面的工作,李藥師交予薛萬徹負責。
至於甲冑,屈原《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犀牛皮製成的玄犀甲與朱犀甲。
漢代則有玄甲,南北朝至隋唐又有黑光鎧。
李世民為討竇建德、王世充而建立的特種部隊,也以玄甲名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