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雄想了一想,說道:“劉勝,去問李格拿牛車上的火銃過來,讓王師傅檢查一下。”
不一會兒,劉勝帶著李格還有幾個家丁扛著銃過來了!
在趙雄的示意下,紛紛靠著牆,把火銃放下。
趙雄示意王小旗看一看這些火銃。
這些火銃對他來講,還是不敢教人使用。
也許在張把總努力挑選之下,這幾把火銃放上幾槍都沒問題。
但是這些年歲比他還大的火銃,如果炸膛,那就樂子大了。
歷史上很多使用火銃炸膛尤其是在明末的時候,造成軍士對使用火銃有一種畏懼。
100多年過去了,民間對於火銃炸膛的說法,更加恐怖。
像這幾年,朝廷鎮壓廣西的流寇,就調集了東南三省的火器營討伐流寇。
誰知道,集結了1萬多人的火器營,在衡陽府討伐中路遇伏兵,又天降暴雨。
慌亂間,有的火器打不著,有的打著了直接炸膛,當場炸重傷了主帥,使得這次討伐,慘遭失敗。
1萬多人的火器營,迅速潰敗,跑到長沙府收攏的僅有3000多人,而且那3000多人個個帶傷,要多慘有多慘。
所以,長江以南,廣西的流寇迅速做大,盤踞於湘南的崇山峻嶺攻佔了幾個湘西的縣城,威脅到武昌。
朝廷年年都去討伐,只是湘西的地形險要,每次都無功而返,久而久之,朝廷的將軍們也疲了。
今年討伐也只是象徵性的,在流寇所轄的縣城幾十裡地就徘徊不前。
所以,他不能拿自己和家丁的生命去開玩笑,萬一炸膛,崩到眼睛,扎到手,那就慘了。
約莫一刻鐘,幾支火銃就被王小旗一一檢查完。
他直起腰身回過頭嘆了一口氣,對著趙雄搖搖頭苦笑著說道:
“有些是太祖雄武時期製造的,都有七八十年了,其中有二支有可能放兩趟就會炸膛。
剩下是永平5年製造有10年光景了還算是新的。
但工匠們在製造時取了巧,銃管壁粗細薄厚不均,特別是在銃管的焊接上也可能是工藝不足,也可能是材料問題。
估計放個十來槍,一定會炸鏜。”
趙雄聽完以後,極其鬱悶。
旁邊的趙小驢,咋了咋舌頭,而劉同勳把扇子提起來指的指火銃,提醒李格悠著點,可能會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