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事因為追求極致的效能,所以車隊使用的賽車,都是每年更換升級的,就是為了把一年中誕生的最新技術,應用到新款賽車上面。
也就是說,眼前這輛JS53原型車,才是目前普羅斯特車隊最新最強的賽車,張一飛自然想要感受一下。
“不行,這輛原型車還沒有定型,需要經過賽道測試收集資料,反饋給研發中心之後,才能正式確定成為普羅斯特車隊下一代賽車。”
“目前試車手埃米爾還在日本,你對於F1賽車的瞭解還不夠,無法給出準確的賽車體驗反饋,所以現在並不是駕駛它的最好時機。”
亨利拒絕了張一飛的要求,雖然他剛才在賽道上面的表現很不錯,但F1基礎依然很薄弱。原型車沒有定型之前,有著很多設計跟氣動上的小問題,需要試車手詳細的體驗反饋,然後透過車隊研發中心進行修改。
這也是F1車隊,為什麼一定要有試車手的重要原因,張一飛目前還是太“年輕”,不適合駕駛原型車。
“那好吧。”
張一飛略帶遺憾的回了一句,但他心裡面也明白,自己對於F1賽車的瞭解還不夠,盲目硬開原型車,並不是什麼明智的舉動。
回到車隊總部大樓,亨利拿出早就已經準備好的車隊合同,跟張一飛團隊成員進行簽約。
根據車隊合同約定,科塞爾將成為張一飛的比賽工程師,並且還兼任車隊策略組的首席比賽工程師。
科塞爾成為張一飛的比賽工程師,這一點早就已經達成共識。但是讓科塞爾成為策略組的首席比賽工程師,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因為一支F1車隊,是由兩名正式車手組成,每一名車手都有自己獨立的比賽工程師跟首席技師,然後共用技師團隊。
而F1車隊的策略組,就是這兩位比賽工程師,加上車隊經理、資料分析師等人組成。同時為了保證賽事決策權的統一,將挑選出來一名首席比賽工程師,擁有最高的指令效力。
一般情況下,首席比賽工程師,要麼就是車隊老闆或者經理擔任。畢竟這個職位主要作用不是出謀劃策,而是關鍵時刻下達最終指令。
如果不是車隊老闆或者經理擔任的話,那麼首席比賽工程師,就將由一號車手的比賽工程師擔任。
這是因為未來賽事中,很有可能會涉及到讓車問題,為了車隊的成績跟利益,必要時候會犧牲二號車手的個人利益,甚至連冠軍都要被迫放棄。
比賽工程師是跟車手關係最為緊密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跟隨車手轉會,而不是跟著車隊走,所以兩個人無論是關係親密度,還是利益都是捆綁在一起的。
如果由二號車手比賽工程師擔任首席,必然會因為私心問題,不會下達諸如讓車這樣的指令。
要是因此跟車隊管理層決策發生衝突的話,將是一件非常麻煩的時期,也會影響到車隊內部的穩定。
所以這個職位,除了車隊管理層外,只能是一號車手比賽工程師擔任,沒得選擇。
現在讓科塞爾擔任未來的首席比賽工程師,是不是就意味著,普羅斯特決定讓張一飛擔任自己車隊的一號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