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麻煩的一點,無論是內閣次輔夏令行還是其他幾位大學士,似乎都缺少點決斷之才。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就因為缺少決斷,明明討論出了好幾種解決政事的辦法,夏令行都難以下決心去實施哪個。
最後還是鬧到了御前,由皇帝則其一而實施。
“周師傅說對了,夏令行善謀少斷,不可主政!”
御前幫忙處理政務的太子劉弘明顯沒有聽出皇帝的意思,疑惑的問道:“父皇,兒臣覺得夏師做的很好啊!軍國大事本該出自御筆,內閣多擬幾個意見讓君主選擇,這不是挺好嗎?”
“大夏幅員萬里,子民萬萬。每日送往中樞的公文奏摺多達千份有餘,若事事皆由君王批閱,你能堅持一年還是兩年?”
皇帝的這個問題讓太子劉弘陷入了沉思,他也是處理過那些奏摺的,每一封都要仔仔細細的去看,生怕弄錯一個地方,害苦一方百姓。
像這種極耗心神精力的事,別說一年,最多幾日,就是鐵打的人也得躺在病榻上。
人力終有盡時,內閣必須要有一個能謀善斷且有能力的人執掌大政。
皇帝沒有再跟兒子說教,而是對夏守忠小聲吩咐道:
“大伴,你現在就去一趟戶部,詔林如海入宮!”
……
雖說眼瞅著就要到六月初六大婚時,可賈琮與黛玉都是將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公務上。
初三這日,宣大一線傳來訊息,安北都護府的第一批戰馬送送到了長城外,由太僕寺的人接手。
有銀子開路,這事從頭到尾,幾乎就沒有任何的阻礙,一路暢通。
太僕寺的官是被直接換過一遍的,那些從吏部要來的新人,每一個都是幹勁十足,生怕惹得自家上司不悅,一生氣將他們的腦袋也割了,辦事一點紕漏都沒有。
這就給了賈琮充足的時間,去跟“病榻”上的周炯老爺子探討“學問”。
“殿下之言,老臣甚是贊同!”
周炯的面前坐著賈琮與黛玉兩人,他聽完了黛玉關於女子入學的意見後,點了點頭說道:“國朝的發展似乎陷入了瓶頸,老臣之前就發現,人口是限制我朝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是能讓女子學得一技之能,甚至是入朝為官,可大大緩解我朝人口的壓力!”
大夏人口已過萬萬,人口多嗎?多,但也不多!
萬萬人撒到萬里疆域中,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見,甚至連開墾耕地的人都沒有。
女子天生體弱者多,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時候,女子要比男子更有優勢。
“正如皇莊中的紡織廠,老臣就認為這是個極好的例子。男耕女織,女子織布若能獲得合理的報酬,就足以維持家中所需……還有殿下之前說過的醫女之事,老臣以為此策極好!”
不管是工部麾下的織布廠、秀坊以及黛玉剛剛創立的醫館,都是促進女子走出家門的重大舉措。
而且其中以織布廠與秀坊來說,女工的月例薪酬,完全不輸男子在外打拼所得的工錢。
有的技術類女工,她的薪酬甚至超過了七品官……
“當然,學識才是最重要的。老臣會給內閣去信,督促地方完善公學制度。既然立了法,無論是誰,都必須遵守!”
賈琮趁機插言道:“百姓是盲從的,而且大多有法不責眾的僥倖之心。朝廷不如立下規矩,凡適齡學童未入學者,其父母當罰服徭役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