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怎麼確保90%的核心管理層以及80%的員工接受牧野科技的條件;
第二,怎麼確保喬布斯接受牧野科技的條件;
第一點難度不大,畢竟大部分人都不會願意把自己推入失業的尷尬境地,更何況牧野科技是業內頂尖大公司,更好的平臺、更多的資源也預示著更大的機會,而且,關鍵是牧野科技承諾漲薪,就算是有些人因為特殊情況沒辦法接受這個offer,但確保絕大部分人都接受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最關鍵的就是喬布斯,誰都沒有把握說服他接受牧野科技的條件,因為這個條件看起來,怎麼都像是喬布斯必須要為了大我而犧牲小我。
但誰都知道,喬布斯雖然是個天才,但也是一個偏執狂,誰都沒有把握能夠說服得了他。
最後,一個特別瞭解喬布斯的核心層開口說道:“史蒂夫那邊我去跟他溝通吧,我比你們都瞭解他,應該能說服得了他。”
……
一天之後,蒂姆·庫克懷揣著一顆興奮與激動的心,正式告知林清雅,蘋果公司完全接受牧野科技的條件,希望進行更進一步的談判。
就連蒂姆·庫克也沒想到,竟然有人真的能找到辦法,讓喬布斯答應與牧野科技簽訂六年的競業協議。
不過,讓喬布斯簽訂這個競業協議,蘋果的股東層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他們答應無論牧野科技最終給股東層多少的百分比,他們都要確保喬布斯手裡的股份,可以得到市價150%的offer,也就是說,如果牧野科技給的價格低於150%,差價都需要蘋果股東層來按比例分攤,一起補貼給喬布斯。
好在喬布斯所擁有的股份並不多,他一共持有差不多500萬股蘋果股票,如果按照150%的市價收購,一共也就三千多萬美元,這其中需要股東們均攤的估計也就一千來萬。
所有人都很好奇,那位核心團隊成員是如何說服喬布斯接受六年競業協議的,當那位核心團隊成員說出原委的時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其實,他說服喬布斯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名聲。
他告訴喬布斯,現在李牧有興趣接手蘋果,是iPod最好的退場方式,因為李牧承諾會處理好iPod業務所帶來的一切損失,他會給使用者退款,會給經銷商退貨,會給代工方結算蘋果拖欠的款項,以此來確保iPod體面的退出歷史舞臺,喬布斯是iPod之父,如果iPod體面退場,他的聲譽也能得以保全,但是如果iPod狼狽退場,最後讓消費者、經銷商以及代工方群起而攻之,那喬布斯的名聲就徹底毀了,沒人會認為他曾經發明瞭一款偉大的產品名叫iPod,大家只會記得他的iPod坑了一大堆人,成了電子產品領域中的一樁巨大丑聞。
除了這些,這人還隱晦的點醒喬布斯,李牧是玩媒體以及使用者輿論引導的專家,他手裡的資源之強大也是前所未有,如果他稍微對喬布斯心懷不滿,都可以借iPod事件,透過牧野科技強大的宣傳渠道,讓喬布斯身敗名裂。
而且,喬布斯在外面還有一個皮克斯動畫發展的順風順水,可是李牧現如今在好萊塢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一部華夏80年代的殭屍電影硬是讓他在美國捲走了三億票房,這不但是牧野科技資訊推廣能力的極大彰顯,也是牧影票務系統對電影票房影響力的一次強有力印證,如果喬布斯真惹惱了李牧,將來皮克斯在好萊塢的發展,恐怕也會極度艱難。
喬布斯最終還是妥協了。
離開了蘋果,他還有皮克斯;iPod被Man擊敗了,世界也還會記得當年他用初代iPod驚豔世界時的風姿,但是,如果iPod最終成為自己人生的一大汙點,而自己的皮克斯又被李牧全面夾擊的話,那自己就真的是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喬布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接受李牧的條件,雖然不重返蘋果,但願意簽訂六年競業協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決定離開網際網路、離開軟硬體研發,他想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動畫電影上,因為蘋果遭遇的挫折與危機越嚴重,他越覺得動畫電影的單純與美好,他覺得,放棄網際網路以及硬體領域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競爭,安心做點單純美好的東西反而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畢竟自己已經賺夠了足夠一輩子花的錢了。
至此,一代巨人,在李牧的干預與影響下,放棄了成為巨人的機會,他現在只想偏安一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