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堅信人生如登山,很多人都有登頂的潛質,但登頂的道路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
在登頂的漫漫長路中,只要一腳踩空,就有可能粉身碎骨,饒是再厲害的人物,只要高度足夠,也不會倖免於難,而有些有幸撿回一條命的傢伙,怕是再也沒有了登頂的心態與勇氣。
許多人的成功是一鼓作氣,就像是飛奔著從一塊塊石頭上跳過波濤洶湧的江河,如比爾·蓋茨,如馬畫藤,如馬克·扎克伯格,如喬布斯,雖說這些人都一鼓作氣的成功跑到了對岸,但這途中的每一步都兇險萬分,一腳踏空,萬劫不復。
這些人中,喬布斯的登頂之路最為坎坷,幾次登頂失敗,幾次不得已退回山腳下另尋他徑,好不容易才在ipod和itunos,同時讓蒂姆·庫克帶著蘋果的研發人員在macos的基礎上開發ios。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2005年,最遲2006年,牧野科技就能夠拿出兩套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到那個時候,何止是大殺四方,簡直是毀天滅地。
在李牧的構想裡,ios一定採用完全閉源的方式,只供自己的手機以及其他移動硬體使用;至於以android為核心的mos,可以採取付費授權的方式,授權給其他的手機制造商。
付費授權,但絕不是完全開放式的付費授權,不是誰想買都能買,而是自己想賣給誰,誰才能買。
等自己手握兩套移動作業系統的時候,這個行業裡的其他所有競爭對手都成了螞蟻。
隨後,林清雅代表李牧,與蘋果開始了進一步的收購談判。
林清雅代表李牧,向蘋果開出了李牧的最終報價:以當天4.15美元的價格作為標準價,以標準價的90%為實際成交價,收購蘋果股東層手裡所有的股份,在簽字確認之後,以4.15元為標準價,以標準價的150%作為流通股票的收購價,向納斯達克提出強制私有化。
支付給蘋果股東的收購資金,簽字付50%,剩下50%三個月內付齊,支付用於收購流通股票的資金,將在啟動私有化的時候立刻付齊。
關於流通股票的收購價格,李牧其實可以再往下壓一壓,畢竟蘋果的股價表現太慘,而且如果自己收購的訊息傳出,而後又因為私有化成本過高而放棄收購,那蘋果的股價還會再進行一輪超跌,到那個時候,股價還會再創新低,再想起來就難如登天了,所以只要給予2030%的溢價,無論是納斯達克還是散戶以及投資者都會接受,強行退市就可以實現。
但是為了牧野科技的企業形象,李牧親自做主,定了150%溢價私有化的標準,算是用牧野科技自己掏腰包,來代替蘋果,給已經損失慘重的散戶以及其他投資者一點補償。
畢竟牧野科技將來一定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李牧不想現在就給納斯達克的投資者留下一種周扒皮的印象,多花點錢,買個好名聲,同時也賣納斯達克一個面子,將來上市的時候自然會方便很多。
丁健給李牧算了筆賬。
目前,蘋果市值在30億美元左右,流通股佔比差不多是25%,市值7.5億美元,也就是說,用來收購流通股的資金是7.5億美元的1.5倍,也就是11.25億;
剩下的22.5億美元,打九折支付給蘋果股東,總價20.25億美元。
算一算,這是31.5億美元。
給牧野科技留下一定的現金流,最多能抽出7億美元現金,這也就意味著李牧的資金缺口在25億美元左右。
眼看蘋果公司已經迫不及待的等著被收購了,丁健拉著李牧和林清雅私底下碰了一下,專門提醒李牧,眼下收購蘋果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蘋果答不答應,而是牧野科技拿不拿得出這麼多錢了。
25億美元現金,全世界網際網路企業能拿出這麼多錢的,一家都沒有。
大家的市值都是靠高流水、高毛利以及講故事、炒概念堆積起來的,大部分公司淨利率很低,手頭的錢自己都不夠花,還要到處融資,哪可能有25億美元趴在賬上。
這讓李牧想起一個笑話。
一個不著片縷的女人打出租,司機盯著她看,她問自己,沒他媽看過不穿衣服的美女嗎?司機說我只是好奇,你他媽待會從哪掏錢。
林清雅也很擔心。
李牧一直讓她往前推進,別管錢的問題,車到山前必有路,前提是先把車開到山腳下去再說,可是眼看車就要到山腳了,還沒有看見具體的路在哪裡,她真怕這件事到最後會閃了腰。
不過,李牧並沒有這個擔心。
李牧對林清雅和丁健說:“錢的問題你們不用擔心,我腦力已經大概理清楚一個操作模式了。”
“什麼模式?”兩人都很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