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喬布斯,對李牧來說是一個特殊的“雞肋”,這種特殊的“雞肋”不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怕”。
喬布斯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對初代iPhone、iPad、APPStore的定義,在智慧手機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中,喬布斯是一人締造一個時代的偉大發明家,但他不是一個好的商人,蘋果真正瘋狂斂財的階段,是蒂姆·庫克接手之後才真正開始的。
現在,李牧腦子裡已經有了iPhone、iPad、AppStore的最新定義,這些定義來源於喬布斯去世數年以後,單純從定義的角度上,李牧已經完全超越了喬布斯,所以在這個時候,喬布斯對他來說,沒什麼使用價值。
而且喬布斯這個人相對偏執,任何時候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樣堅定的自信心與信念,使得李牧心裡很清楚,自己很難降服喬布斯。
況且,降服喬布斯幹嘛呢?讓他出iPhone初代機以及iOS初代版的概念?自己明明已經有了內燃機、燃氣輪機甚至核反應堆這樣的先進理念,還要一個設計蒸汽機的瓦特幹嘛?自己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先拿出蒸汽機,再拿出內燃機,一點點像擠牙膏一樣把新技術拿出來就足夠了。
李牧對智慧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理解,在實實在在的歷史長河中,領先了現在的喬布斯至少十年,如果沒有喬布斯這樣的威脅,李牧可以把這十年的領先優勢以1:1的比例慢慢享用,甚至還可以適時機的把速度再降低一些,但如果有喬布斯,並且喬布斯有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話,那自己為了應對喬布斯的威脅,很可能就必須加快消耗自己的領先優勢,最終把這十年的優勢期壓縮到八年、五年,甚至更短。
李牧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所以收購蘋果之後,喬布斯這個人要絕對的可控,如果不可控,就要對他進行去威脅化,讓他不會對牧野科技未來的發展產生威脅。
至於蒂姆·庫克,李牧要鎖定他不是因為怕他會對牧野科技的未來造成影響,而是很希望把他招入麾下,並且希望逐漸把他消化成牧野科技的核心成員,甚至在將來讓他承擔比林清雅、孔令宇甚至劉鏹東、雷君更大的責任。
之所以對蒂姆·庫克抱有這麼高的期待,是因為在李牧看來,蒂姆·庫克其實才是自己無論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高階人才,原因無法,就因為蒂姆·庫克更懂賺錢。
喬布斯曾斷言沒人需要大屏手機,iPhone4的尺寸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手機,大屏手機愚蠢而又不可理解,不可能擁有市場,而蘋果也不可能去做,結果其他品牌紛紛推出大屏手機,蒂姆·庫克接手之後立刻從iPhone5開始,不斷提升蘋果手機尺寸,iPus款是5.5寸,這完全違背了喬布斯在世時立下的豪言,換來的卻是蘋果銷量的不斷提升,並始終立於不敗之林;
喬布斯拒絕推出迷你版本的iPad,認為沒人會要那種東西,但蒂姆·庫克推出iPadmini之後,mini的銷量超越了普通款銷量;
兩人最大的差別是,喬布斯把自己當成消費者的爸爸,爸爸對兒子的態度就是:我覺得什麼對你好,什麼才是真的好,你沒有資格跟我討價還價,我給你什麼,你用什麼就對了;
蒂姆·庫克把自己當成消費者的孫子,孫子對爺爺的態度就是:我覺得你喜歡什麼,我就給你什麼,我願意為了你放棄一切原則,只要你付錢就行。
所以,像蒂姆·庫克這樣的人才,讓他負責什麼都沒問題,他一定會在自己負責的領域裡,找到最賺錢的解決方案,只要蒂姆·庫克能夠心甘情願成為李牧麾下的一員大將,李牧甚至願意把CEO的位置讓給他來做,李牧相信他比自己更勝任這樣的角色。
隨著牧野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淘寶網、支付寶的不斷壯大,李牧知道自己的精力一定會越來越分散,更何況外面還有很多其他的佈局,比如埃隆·馬斯克與馬克·扎克伯格,他將來的精力越來越難放在某一項業務的具體發展上,所以他必須要為每一項業務,找到合適稱職的負責人。
……
林清雅與蒂姆·庫克聊了半天,但到最後林清雅也沒有代表牧野科技,給蒂姆·庫克一個切實的報價。
她告訴蒂姆·庫克,李牧這次給了她明確的交代,蘋果公司如果能接受他提出的一系列條件,大家才有繼續深入溝通的可能,否則完全沒有繼續聊下去的必要。
現在能夠給蒂姆·庫克保證的是,只要蘋果接受牧野科技的要求,牧野科技就會全面收購蘋果,包括蘋果即將面臨巨大虧損的iPod業務,也包括蘋果從納斯達克退市時,需要給股民的額外溢價補償。
其實只要有了這兩個保障,蘋果高層的心就已經以放下大半了,因為他們不需要再去補這兩個大窟窿,因為這兩個大窟窿真要是補起來,可能會讓他們自身的資產極大幅度上縮水,如果李牧能夠幫他們補窟窿,再給他們本身股份市價80%的收購價,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救命之恩了。
所以,當蒂姆·庫克把話帶回蘋果公司的時候,整個蘋果公司核心層在考慮的只有兩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