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李牧又道:“不過我剛才說的快遞員手持終端,這個牽扯到我們的企業形象,所以還是要設計的好一些、有科技感、高階感一些。”
胡博說:“您說的手持裝置,除了剛才說的GPS以及GSM模組之外,還需要一套掃碼裝置,不過這倒不是難題,掃碼裝置咱們現在的系統就已經全線支援了,掃碼槍將編碼快速識別出來並且上傳到伺服器,這個問題我們是早就解決了的,就算是換成手持裝置也不是很麻煩,就是把資料從網線傳輸變成GSM模式無線傳輸。”
李牧點了點頭:“理論上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們不能只開發一個瞎子一般的掃碼裝置給我們的快遞員,我們要給他一塊螢幕、給他們一套系統,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操作空間,例如,我們在這套裝置上增加一塊手機螢幕,他就可以選擇是做取件掃碼,還是做投遞前掃碼,亦或者是投遞後掃碼;”
“同時,我們還要讓這臺裝置成為一臺遠端的業務處理終端,比如,我們這棟大廈裡的某個使用者在網上下單,填寫了這裡的地址要傳送快遞,那麼我們的伺服器在接收到他的訂單需求之後,就要立刻透過我們快遞員身上終端裝置的位置,來尋找周圍距離最近的快遞員,然後給他傳送一條取件通知,同時把訂單資訊以簡訊的形式傳遞給他。”
“亦或者,我們透過快遞員出發時攜帶快件的掃碼記錄,來自動篩選快遞員的投遞程序,如果快遞員A此時雖然距離這裡還比較遠,但他身上攜帶了目的地在這棟大廈的快遞,而且還沒有妥投,我們就可以判定快遞員A在這棟大廈有投遞業務,所以他必然會來到這座大廈,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優先把取件的任務發放給他,這樣就能最大程度減少我們的人工浪費,讓整個流程變得更有效率。”
方旭東立刻說道:“李總,我今天就組織一個新的專案組,攻關你說的這幾種硬體裝置。”
李牧點點頭:“跟專利部門的同事溝通一下,研發過程中所有能申請的專利一個都不要放過。”
“明白。”
李牧說:“把這件事看作是我們硬體實驗室的第一個重點研發專案,你們在研發GSM與GPS模組組合使用的同時,一方面要讓這兩套模組的相容適配性更強,一方面要多想一想它們與其他裝置組合時能夠產生的效果,GSM、GPS和微控制器,三者只要很好的融合起來,我們就可以讓所有可能的東西都接入網際網路,這也就是未來的物聯網時代。”
物聯網在這個年代還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抽象概念,即便是西方國家也沒有著手進行真正的物聯網研發與發展,所以當李牧聊及物聯網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面露茫然,他們雖然聽說過這個概念,但腦子裡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把這種概念落地。
李牧說:“我們給車輛安裝的這套裝置,其實就是已經實現了基礎的‘物聯網’,但是,物聯網的未來不應該只是資訊的單向傳輸,它應該還有更多的、實際的智靈功能,給大家打個比方吧,如果我讓你們研發一種新型的腳踏車鎖,這種鎖沒有鑰匙孔,而是透過GSM模組與微控制器模組,來控制一套微型的繼電器,然後再接入GPS模組,用一塊鋰電池作為電源,這樣的話,配備了這個腳踏車鎖的腳踏車,本身就已經連入了網際網路。”
李牧想把共享單車的遠端開鎖概念作為物聯網的一個案例給幾人做個科普,但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現在沒有智慧手機,也不存在手機掃碼,於是李牧便把邏輯修改了一下,把智慧手機掃碼的環節改成了普通手機透過GSM發簡訊。
隨後,李牧接著說道:“我給這輛腳踏車一個獨一無二的ID,並且在伺服器留存匹配的資訊,然後把這輛腳踏車丟到大街上,供我們特定的使用者自由使用,具體的邏輯是:如果這輛車的ID是6666,那麼當使用者看到這輛車的時候,只需要把6666的編號用簡訊傳送到我們的伺服器,伺服器在核實判定他的手機號具備開鎖資格之後,就會透過GSM模組,向這輛腳踏車上的鎖傳送一個開鎖指令,隨後GSM模組將接收到的指令傳遞給微控制器,再由微控制器控制繼電器,你們說,會發生什麼?”
方旭東一臉興奮的說道:“微控制器接到zhi指令向繼電器通電,在一瞬間開啟車鎖!”
nt
記住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