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完美時代>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物聯網的雛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物聯網的雛形 (1 / 2)

李牧重生的時候,華夏的網際網路行業正處在巔峰狀態,網際網路+的概念也正紅火,這就進一步催生了華夏當時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儘可能的與網際網路融合,快遞行業也是一樣。

李牧印象中,當時的順風、京東,都是可以向使用者提供物流實時資訊以及實時位置的,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快遞到哪了、在哪個位置、由誰派送、派送員離自己有多遠,這種完善的客戶信心服務,依託的就是GPS與網路的實時互通。

李牧希望淘寶物流也能夠在這個年代就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樣的話,淘寶物流在資訊化的層面將至少領先上輩子物流企業八到十年,李牧雖然不太懂硬體,但是他自己梳理了其中的一些要點,感覺在這個年代實現這一點,硬體應該是具備了足夠基礎的,只是需要一個全新的產品概念去把這些硬體組合起來。

所以他才讓方旭東帶著硬體專家過來,向他們提出自己的一些不夠專業但又有足夠遠見的想法。

李牧對眾人說:“我相信實時定位的裝置應該不難實現,因為目前GPS衛星定位模組和GSM移動通訊模組都是現成的,只要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讓裝置透過GSM通訊模組,實時傳輸GPS座標位置資訊集裝箱配備的實時定位資訊,這一點應該沒錯吧?”

作為通訊專家的胡博立刻點了點頭,說:“現在比較流行的移動通訊技術就是GSM和CDMA,它們都可以實現您剛才說的實時傳輸資料的功能,而GPS模組雖然價格比較高,但在很多領域也已經普及了,所以將這兩者合二為一,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李牧點點頭:“既然這兩個功能都可以實現,那我就來說說我其他的想法。”

頓了頓,李牧說:“我之所以需要在這兩個功能中加入射頻技術的支援,是希望將來我們透過給每一輛車、每一個掛車、每一個快遞大包裹都安裝上這樣的裝置,再給所有的物流節點安裝射頻技術的讀取裝置,藉此來提升我們的運轉效率。”

“比如,我們給京A555掛的集裝箱內裝了十個打好的大包裹,這十個大包裹都要發往滬市進行分揀中轉,那麼這十個包裹在裝車的時候,就直接透過車內的射頻技術進行自動讀取和記錄以及上傳,隨後車輛上路,我們就可以透過GSM傳送的GPS座標資料,實時監控‘京A555掛’這個車廂所處的位置;”

“當在這輛車的位置進入到距離滬市集散地還有二十公里或者十公里的時候,系統就自動將這輛車的資訊掛到集散地接車的工作人員身邊的大螢幕,提醒他們這輛車即將進入站點,工作人員就可以即時看到它的載貨資訊,它裝載了十個大包裹,而這些大包裹分別要去往滬市周邊的哪些片區營業點,相關資訊也都一目瞭然,這樣一來,車還沒到,咱們的工人就可以做好準備了,等車一進來,門外的射頻讀取裝置就可以立刻確定這輛車以及車內包裹的身份,直接提醒給我們的接車工人,這輛車已經到了,立刻準備工作,然後車到了立刻就能把這十個包裹立刻運往即將去往它們各自目的地營業點的裝車處,這樣一來,整體效率應該會提升很多。”

李牧的這套硬體想法,基本上就等同於一套GPS追蹤器,外加一套類似高速公路ETC的裝置,不過李牧並不清楚目前的硬體基礎研發這樣的裝置是否現實。

作為通訊專家的胡博略一思忖,便對李牧說道:“李總,這套硬體是可以實現的,我先拆開了說吧,因為您這兩套裝置的想法都包含了GPS和GSM,所以我先說說這兩塊。”

頓了頓,胡博接著道:“我們可以直接採購GPS模組、GSM模組,然後再向運營商購買一批能夠跑起來資料的SIM卡,使用他們的網路進行支撐,這裡面會牽扯到一部分通訊協議,不過都不是什麼問題,協議都是開放的,而且成本很低,再融合微控制器技術,就可以輕鬆實現,基本結構就是GPS晶片、GSM晶片以及微控制器。”

“至於射頻技術這一塊,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也不是非常有把握,不過我之前聽說國外有一種不停車收費的系統,雖然在咱們國內還沒普及,但是國外已經有少量國家在使用,這套技術應該和我們的需求一致。”

“的原理就是基於一種名為RFID的射頻技術,這套技術大體上需要兩套硬體和一套系統,一套硬體放在車內,一套放在公路收費站,使用者開車進入或者駛出高速公路的時候不需要停車,當它經過收費站的時候,收費站的裝置就會自動讀取到車內裝置的資訊,然後在系統內記錄它的起點,等它到了目的地、離開高速的時候,還要再經過一次收費站,並且再次被讀取資訊,兩個資料一合併,就能知道這輛車是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上了高速,也能知道這輛車是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下了高速,然後計算出所需要支付的金額,再進行一套費用計算,我想這套技術的原理,就足夠支撐您之前所說的需求了,我們只需要把這個功能跟GPS、GSM模組進行整合,就能夠實現您的全部需求。”

李牧贊同的點了點頭,笑著說:“就是需要這樣的技術來做支撐,如果技術問題都可以解決,那這樣的硬體產品開發起來應該不是那麼難吧?”

胡博說:“主要看採用什麼樣的硬體和解決方案,然後再進行整合,以及還需要編寫微控制器程式,另外還得同時進行工業設計,工業設計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還是比較麻煩的,比如手機,我們要反覆想辦法對主機板進行尺寸上的縮減,跟外觀設計進行互相的磨合與妥協,好不容易碰出一個最終的反感之後,再找代工廠進行開模生產,不過如果我們只是自用的話,工業設計這一塊可以不用那麼精益求精,這樣的話我們的整個流程都可以快上不少。”

李牧說:“這塊裝置主要是安裝在卡車拖頭、拖車以及集裝箱、快遞大包裹內的,所以不需要太繁瑣的工業設計,只要可靠實用就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