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城以南四十里左右。
一處山林,幾個人頭從林木間冒了出來。
“大王已經率領精兵伏在山谷中,只待此番行動成功,趙佗一死,秦軍大亂,我代軍便可趁勢猛襲。”
“只要擊破秦軍,我代國這一次的覆亡之危就可解除,大王也不用去向匈奴人屈膝求助。說,我代國趙氏的存亡,就全靠你了。”
趙氏長者望著身側的少年。
趙說看上去十六歲左右,面上還帶有些許稚嫩。
面對長者的話語,他堅定的點頭道:“我幼時曾與趙佗見過,只要報上名號,說是來降他。他定然見我,到時候我藉著親近之機,便可一劍將他殺死,挽救代國之危。”
“趙君果真豪氣,代國有此少年勇士,此事定能成功。”
旁側,陳餘撫掌而贊,又轉而囑咐道:“這徐夫人匕首乃是天下名器,價格不菲。昔日荊軻刺秦時便用的是此物。如今吾等在這段時間裡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趙君使用時可切記勿要傷到自己。”
說到此處,陳餘眼中又放出光來,低語道:“只要能以此刃傷到趙佗一下,他必無活命之理!”
片刻後。
少年趙說走出叢林,向遠處的秦軍營寨走去。
他的身後,眾人希冀的話語響起。
“當年燕國壯士秦舞陽隨荊軻刺秦,路至中途,為奸人所害,終至刺秦失敗。以秦舞陽少年殺人之姿,他若上殿,刺秦之事安能敗?這一次,希望趙說能有秦舞陽之勇,一舉殺了那趙佗才是。”
……
秦軍營寨。
趙佗將七萬大軍,分成三部分。
興軍營寨位於最前方,共有兩萬人,由裨將軍楊原統率。
楊原出身楊氏一族,年剛過四十,曾跟隨李信、蒙武伐楚,又跟著王翦參與滅楚之戰,親自領兵繞襲淮陰,與鍾離眛大破景駒和蔡嫋的楚軍,可謂資歷頗深。
這一次秦王政命趙佗為主將,又以楊原為副將,堪稱考慮周全。
哪怕趙佗身上真的出現什麼變故,也有楊原這員老將能夠號令軍隊,佈置十分穩妥。
且因為楊熊的關係,趙佗和楊原相處不錯,兩人並不會有齟齬爭執。
趙佗便命楊原統領麾下士卒為興軍前鋒,藉著其豐富的行伍經驗,在前開道,防備代軍的突襲。
自楊原部往南六、七里左右,是趙佗親自統率的三萬中軍。
再往後更遠的地方,才是兩萬押著輜重糧秣的後軍。
這時候,天色將晚,秦軍各處安營紮寨,挖灶做飯,準備吃食。
中軍大營,羽葆龍旗下的主帥大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