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笑笑:「這還只是第一步,新錢大量流通百姓都不再使用舊錢,那舊錢的價格就低了,等舊錢的價格低到比新銅便宜的時候,我這邊就可以進行舊錢收購,然後鑄造新錢替換。
如此既能得利也能更快的替換新錢,使得舊錢很快就退出大唐市場,完成貨幣改革。」
李世民皺眉問道:「如此一來豈不是百姓吃虧?」
李恪搖搖頭:「百姓手裡能有幾文錢?真正吃虧的是那些把大量銅錢藏起來不用的人
,他們才是大唐經濟的絆腳石。讓他們吃點虧長長記性才好。」
李世民一下子明白了:「你是說地主和勳貴門閥這些人?到時候怕是天下議論紛紛,阻力重重啊!」
李恪點頭:「所以兒臣才說需要一個時機,要麼就是父皇您掌握了民間絕對的話語權,要麼就是一場大勝之後父皇天威赫赫,要麼就是兒臣手裡的財力不懼任何風雨。」
李世民想著,最近幾年能有什麼戰爭?難道還能等對高句麗戰爭之後?財力不懼任何風雨?錢還真能通神不成?
李世民好奇的問道:「多少財力才能說不懼風雨?」
李恪舉例說到:「新幣發行,對方要是想反對,肯定會瘋狂做空幣值,例如造謠說新幣造價根本不值錢,然後買入新幣之後以低價兌換舊幣制造謠言讓百姓對新幣失去信心,讓新幣幣值大跌。
到時候就需要用出手段來確保幣值了,而能作為幣值錨定物的一般都是大宗商品,糧食、布匹、白糖這些都行,再或者是國家稅收。
只要我手裡有足夠的貨物給百姓兌換物資,或者大唐規定繳稅可以使用新幣,把幣值和稅收數量繫結,到時候幣值自然就會穩定。.
他們的第二招會使用手裡的大量金銀舊幣甚至土地等等吸收新幣,讓新幣成為稀缺,到時候再造謠說新幣數量稀少,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氛圍,讓市場舊幣再次成為主流,讓舊幣的價格升上去。
到時候他們再悄悄的出貨舊幣,用舊幣購買各種資產變現,到時候真正吃虧的才是老百姓。
所以兒臣要準備足夠多的新幣來抵充他們兌換的影響,讓新幣一直在市場上不斷絕,防止他們把虧損轉嫁給普通百姓。
他們還會……」
李世民擺擺手:「看來你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和應對方案朕很欣慰,那你覺得你要準備多少銅幣才能夠他們兌換?」
李恪想想說道:「那至少也要準備個幾百億枚才行,而且儲備的糧食等物資的價值至少也要等量才行。
這是一場貨幣戰爭,雖然看不見血,可是如果輸掉了比輸掉一場真正的血戰還要嚴重,但是要是打贏了,父皇的江山穩固效能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