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連忙搖頭:「怎麼會,因為這個兩樣東西用的是一種機器,所以我才放在一起說,而且這機器可不止能造這兩樣,包括兵器啦,甚至百姓生活用的那些農具鐮刀什麼的都能用水力鍛錘來省力。」
李世民嗯了一聲:「大唐因為銅礦不足所以官府一直沒有什麼良法,不得已只能鼓勵民間開礦然後從民間收購精銅然後鑄幣。
本來鑄幣七銅三錫還是賺錢的,可是隨著銅價高升,錢價反而降低了,導致一貫錢買的銅回來竟然鑄造不了一貫錢。
後來派人調查,發現因為私錢劣制導致百姓不願意用銅錢買賣故而錢價越來越賤。
朕也考慮過禁止民間私鑄,可是一來私鑄屢禁不止,二來民間錢少,爭相私鑄尚且不夠使用,更不要說禁止了。
這件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如果你能改變大唐錢幣之痺症,換一個正常的商業流通大唐稅收也能因此收益良多。」
李恪沒想到李世民會答應的這麼幹脆,聽李世民這麼一說他也明白了,李世民雖然不懂貨幣經濟學,但是他是懂治國的,這些東西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只是沒有辦法改變而已。
現在李恪給他提供一個改變的契機,又是自己人,他沒有理由不同意,就算損失也不是損失自己的利益。
李世民不解的問道:「這鑄錢之事朕下旨一併發行就是,為何你要等什麼合適的時機,什麼時機?」
李恪解釋道:「貨幣發行自然要有一定的儲備,要不然今天發行幾千明天發行一萬,到時候百姓爭相收藏,錢幣不僅不會流通反而會加劇市場上的幣值混亂。
這市場上有一種效應,叫做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那就要一次性投放足夠的貨幣,讓百姓不再惜用則錢幣自然能夠流通。」
李世民問道:「何為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李恪反問道:「父皇,現在如果您手裡有兩枚錢幣,一枚是這種精美的新幣,一種則是私鑄的爛錢,您買東西的時候,是會先花掉那些爛錢還是會花掉這枚精美的新幣?」
李世民都不用想:「那當然是用舊留新了。」
李恪點頭:「這種現象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大家拿到新錢之後都會這麼想,所以市面上新錢投入下去,百姓第一時間肯定不是用來花,反而是收藏起來繼續使用劣幣。
到時候市場上良幣反而稀少,劣幣卻流通的更加頻繁。
如果少量多次的投放貨幣,大家都會有收藏的心理,一旦形成這種心理,那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錢才能完成貨幣的替換了。
所以兒臣要一次囤積足夠多的新幣,連續不斷的打量投放下去,讓百姓知道新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到時候大家就不會再珍藏新幣了,願意拿出來花了。
而新幣一旦流通起來,商戶感覺到新幣的便利也不用為轉換計算銅含量煩惱,自然就會形成另外一種氛圍,大家只收新幣而拒絕劣制貨幣,這新幣不就流通起來了。」
李世民聽完之後不禁點頭:「你這一手玩弄人心的點子真是不錯,這經商的事情算是讓你玩明白了,怪不得他們都說你是大唐的財神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