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匠們把硬幣初樣式雕刻好之後,李恪的水力鍛錘也弄好了,餘七安使用的是一個水車輪帶動的小輪然後小輪撥片波動一個長杆,每次撥動就相當於抬起然後另一端掛上重物然後重重落下。
李恪選擇的是兩千斤的重錘,一噸重的錘落下,不僅熱鍛效率大大提高,還能搞冷鍛,例如製作魚鱗甲的甲片這種。
這天朝會結束之後李恪主動跟李世民去了內宮:「父皇,我發明了一個新東西,您要不要去看看?」
李世民問道:「幹什麼的?」
李恪解釋道:「用來打魚鱗甲的甲片的,這個是我讓工匠製作的樣品,純鋼材質,冷鍛工藝,同等重量下防護力提高兩倍,重量減半依舊能達到現在的防護效果。」
李世民愣了一下:「哦,造價如何?」
李恪想了一下:「造價為現在的三分之一左右,要是大規模普及改進工藝之後還能再次降低,預計能做到現在的五分之一左右。」
李世民站起來拿著一個甲片反覆研究:「鋼材,這個就是你冶煉的那個鋼材?冷鍛是什麼?」
李恪比劃了一下:「就是拿一塊鐵,不燒,直接硬敲,這樣敲出來的甲片更加細密,然後再進行熱退火處理使得其更加緊密。」
李恪又拿出一種甲片:「這個是菱形山字甲的甲片,斜面甲片防護力更強,重量是原來四分之一既能達到相似的效果。」
李恪的這個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於坦克的傾斜裝甲,其實古代這種設計也不是沒有,例如護心鏡的圓弧型設計就是一種。
李世民看著甲片心中不信:「真能如此?可有成品展示?」
李恪搖頭:「沒有,私自制造藏匿盔甲那可是謀逆之罪,父皇要是想看,不如您下一批訂單,讓軍器監的人編織成甲一試便知。」
李世民點了一下李恪笑道:「你啊,說大膽的時候比誰膽子都大,造反都天天掛在嘴邊,說膽小比誰都膽小,你要是實驗造一副甲出來,朕還能因為這個怪你?
這個甲由你來造吧,先一樣造一副朕看看效果。」
李恪攤手:「我沒有造甲工匠,我只是搞了一個水力鍛錘而已,節省了人力能給父皇提供便宜的甲片,父皇組織人編織成甲就是。」
李世民問道:「能有多便宜?」
李恪咧嘴笑道:「按照鋼鐵的價格一樣,論斤稱就行。」
李世民高興的拍手:「很好,如果大唐多十萬帶甲之勁卒,則攻守就反轉了。」
歷代士卒的披甲率並不高,例如周朝《司馬法》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這個甲士就是指有盔甲計程車卒。
漢代的時候曹操曾經說「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見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兵破之。是時士卒精煉,不與今時等也「
袁紹雄踞河北,官渡之戰號稱八十萬大軍,就算實際兵力也有二三十萬的規模甲才一萬,可見當時鎧甲是多麼稀少的東西。
根據歷史記載漢朝巔峰時期士卒著甲率也不過百分之四十而已。
大唐到了巔峰時期著甲率也不過百分之六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