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六十四章 復國夢想終破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復國夢想終破滅 (2 / 3)

仁軌認真聆聽,接受上述建議,提出自己見解。會談和諧順利,等談到尾聲時,他拿出個布包,言辭陳懇道:“我鎮海東四年,發現很多問題,特意整理造冊,請將軍轉交朝廷。” 武康沒接手,和顏悅色道:“聽劉都督說,你有治世之才,所以我來問你。昔日調動府兵,百姓紛紛應募,爭先恐後從軍,兵員士氣高昂。年前到百濟時,發現留守衛士,疲羸多勇健少,士氣也低迷,是什麼原因?”

仁軌連連自謙,嘆口氣回話:“我與衛士閒聊,也理出些。往日衛士出征,如果戰死沙場,朝廷派人弔祭,追贈官爵勳級。若死者有官爵,轉授他的兄弟。凡是渡遼海者,皆賜勳級一轉。”

武康不禁苦笑,還是那個問題,勳賞制度崩塌。破百濟戰平壤時,朝廷許以勳官,百姓紛紛從軍。等到戰事結束,由於種種原因,諸如冒名頂替,官員陽奉陰違,許諾並未兌現。

從顯慶年間起,烈士沒人過問,賜勳淪為空文。武康屢次出征,能明顯覺察到,兵員身體素質,以及精神面貌,正在逐年降低。特別此次出征,衛士偏瘦偏老,相比上次渡海,差距太過明顯。

仁軌繼續道:“顯慶五年之後,情況再次惡化。州縣每次徵兵,身體強壯的富人,都行賄折衝府,以此逃避出征。為了湊夠兵員,窮人家的老弱,也被強徵入伍。”

短暫的沉默後,仁軌繼續講述,武康聽的心驚。窮苦人也不傻,戰功不得勳賞,自然不肯出徵。富人可以行賄,他們只能逃亡,為了躲避兵役,甚至自斷手腳。

深思熟慮許久,收起那份奏疏,武康下逐客令:“我已經明白了,你希望朝廷派人,輪換留守衛士。奏疏我會帶到,今日你我談話,也會如實上報。若沒其他事,回去休息吧,我想安靜片刻。”

仁軌起身告辭,武康盯著奏疏,久久不能回神。大唐的府兵制度,正在走下坡路,軍隊的戰鬥力,也會越來越弱。以後丟失西域,大吃吐蕃敗仗,丟失朝鮮半島,都是因此而起。

這個問題太大,如果強行改革,會動別人的蛋糕。考慮到三更天,還是一籌莫展,果斷放棄思考。我只是個將軍,沒有參與朝政,把奏疏遞上去,讓宰相門解決吧。

接下來的日子,準備班師回國,忙的焦頭爛額。首先確定人數,除了劉仁軌以外,其餘大小將領,諸如袁公瑜、劉仁願,孫仁師和杜爽等。熊津道的衛士,部分留守衛士,共計三萬餘人。

而在俘虜方面,倭國的全部帶走,包括川島兄妹,所有倭國士兵。百濟叛軍的骨幹,上至扶余忠勝、忠志,下到小小百夫長,全部帶回大唐。叛軍普通士兵,挑幾百死硬分子,其餘交給劉仁軌。

百濟故國遺民,一個都不帶走,留著重建家園。東渡隊伍龐大,武康初步統計,超過了五萬人。最終無奈決定,倭國百濟戰船,全部編入艦隊。只帶渡海口糧,其餘全部輜重,留給駐守衛士。

臘月初二辰時,全體人員登船,艦隊楊帆起錨。武康率領部將,站在船舷旁邊,與劉仁軌告別。眾多留守衛士,沿著白江東岸,跑步追逐戰船。有的揮手告別,有的放聲吶喊,有的熱淚盈眶,他們也想回家。

不知什麼時候,沒有告別聲,只剩痛哭聲。之前的留守衛士,此刻身在船上,心態全部爆炸,都在放聲痛哭。這些血性漢子,踏上回家的路,哭的像個孩子。

從顯慶五年,到龍朔三年,整整四年時間。遠征異國他鄉,吃不好穿不暖,且隨時可會喪命。思念父母妻兒,渴望西歸家鄉,如此雙重摺磨,早已身心俱疲。

武康喟然長嘆,心裡也不是滋味,轉身回到船艙。轉念仔細想想,認為他們很幸運。兩次渡海遠征,數以千計的衛士,戰死在沙場上,長眠於朝鮮半島。你們受的苦難,比起陣亡烈士,又算得了什麼?

艦隊駛入熊津江,千槳百櫓擊水,滿帆向西航行。到了黃昏時分,離開朝鮮半島,進入茫茫黃海。隨著夜幕降臨,艦隊開始停泊,放鐵錨和錘舟石,小船捆在大船上。

所謂的錘舟石,大石頭鑿出圓孔,穿上麻繩長索。沉入水底,依靠重量,使船停泊。大型樓船鬥艦,多用四爪鐵錨,靠著抓力停泊。眼下鐵錨沒用,因為水深百餘米,鐵錨只有八十米。

武康爬上樓頂,觀望整個艦隊,只見點點漁火。臘月天氣乾冷,呼吸出的空氣,凝成道道水霧。仰頭四十五度,緩緩閉上雙眼,感受水波盪漾。良久扯出微笑,小聲吩咐親衛:“我想聽俚曲,唱黃海之夜吧。”

錢順點頭應諾,帶著二十親衛,雙手捂成喇叭,扯著嗓門咆哮:黃海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

哎喲我的老天,瞬間笑出豬聲。跑調可以接受,可把柔和夜曲,吼成熱血戰歌,你們太厲害了。然而吼完兩遍,兩側的護衛鬥艦,響起整齊回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