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五十八章 黃海旗艦論戰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八章 黃海旗艦論戰局 (3 / 3)

公瑜徹底傻了,拉著武康就走:“問題如此嚴重,別在這閒聊了,想出解決辦法,然後上報中樞。你倒是走啊,此事舉足輕重,不能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及時處理個毛,均田制的崩塌,是土地兼併引起。封建社會的通病,咱們倆解決不了,你還是省省心吧。武康翻起白眼,煞有介事的說:“你不要心急嘛,咱們在大海上,奏疏送不出去。”

公瑜瞬間安靜,良久長嘆口氣,武康呵呵笑道:“這是國家大事,也是長久問題,必須集思廣益。先別考慮這些,還是集中精力,先管好身前事吧。關於此次出征,身為行軍長史,您老有何高見?”

不知過了多久,公瑜安靜下來,開始冥思苦想。武康也在思考,關於百濟局勢,叛軍將領的資料,他知道的並不多,特別是扶余豐。只知道他是質子,扶余義慈的五子,從小在倭國長大,有個倭國名字,叫作藤原鐮足。

百濟遺臣鬼室福信,連同僧侶道琛等,以周留城為據點,打擊留守唐軍。根據輿圖顯示,所謂的周留城,是韓國的扶安,離泗沘城不遠。他們迎回扶余豐,作為圖騰人物,召集遺民響應。

唐軍山窮水盡時,叛軍出現內訌,為了爭權奪利,福信火併道琛。唐軍趁機反撲,聯合新羅部隊,攻克了真峴城(韓國全州)。此刻兩軍罷戰,都在等待援軍,唐軍等熊津道,百濟等倭國人。

公瑜忽然開口:“叛軍的領軍人物,應是扶余福信,他打出了局面。可他殺了道琛僧,會把其餘將領,推到偽王那邊。所以叛軍內部,現有兩大勢力,福信和偽王豐,他們還在內訌。”

感覺有點意思,武康示意繼續,公瑜繼續剖析:“福信功高震主,必受偽王猜忌,他們兩人之間,肯定勢如水火。咱們到達百濟,如果大軍壓境,他們會暫時團結,共同抵擋外敵。”

武康斟酌片刻,露出欣慰笑容:“叔父的意思是,咱們到達以後,先高掛免戰牌。實地考察軍情,安撫百濟守軍,同時養精蓄銳。只要咱們安靜,不製造太大威脅,他們會繼續內訌?”

公瑜點頭道:“老夫正有此意,他們的內部矛盾,是不可調節的。如果發展下去,不是福信殺偽王,就是偽王殺福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無論他們誰死,都會消耗實力。屆時唐軍出擊,必然事半功倍。”

越說越來勁,一時滔滔不絕:“咱們到達以後,必須安撫守軍,期間不要閒著,可以派出使者,秘密接觸福信。至於能否勸降,根本無關緊要,咱們的目的是,給他們火上澆油,加劇偽王的猜忌。”

武康沉聲低笑:“薑還是老的辣,叔父此計甚妙,不過有待商榷。劉仁願和劉仁軌,都是老奸巨猾,咱們看的明白,他們也能看透徹。如果這樣簡單,他們就能做到,何必求援朝廷?”

公瑜渾不在意:“我知道你的意思,由於倭國援助,局勢變的複雜。你說打擊重點,是倭國的軍隊。只要殲滅倭軍,就能平定百濟,這點我也贊同。可是變之啊,我怎麼覺著,你高看倭國了。”

放下手裡茶杯,公瑜滿臉鄙夷:“倭國就是蠻夷,毫不客氣的說,就是烏合之眾。四萬餘倭國兵,在老夫看來,不及唐軍五千。你也身經百戰,西域打突厥,漠北打鐵勒。他們都比倭國強,何至於憂心忡忡?”

輪到武康發呆,良久露出苦笑,作為後世靈魂,受那場戰爭影響,自然高看日本人。可惜這是大唐,不能相提並論,公瑜說的不錯,唐人看不起倭人。

四萬倭國海軍,支援百濟復國,朝廷經過商議,只給七千海軍。估計在他們看來,能派出七千人,就是給倭國臉。武康不置可否,突發奇想道:“既然倭國蠻荒,何不趁此藉口,渡海滅亡倭國?”

公瑜再次鄙夷:“朝廷攻略遼東,因為補給問題,數次無功而返,何況海外倭國,輜重很難跟上。再退一步講,打下又如何,窮的鳥不拉屎,遠征得不償失。”

這個無言以對,就算它有銀礦,此刻的工業水平,也採不出多少。一時興致缺缺,打趣袁公瑜:“你倒是有信心,咱們好好合計,如何打贏戰爭。小侄首次領軍,如果戰果不好,以後可就難了,你要鼎力相助呀。”

公瑜壓抑笑聲,拍著胸脯保證:“以咱們的交情,又同坐一條船,肯定盡心輔佐。不過你別擔心,仁願久經沙場,仁軌足智多謀,仁師擅長海戰。如果齊心協力,就能馬到功成。”

身後傳來嗤笑,孫仁師怪笑道:“多謝公瑜誇獎,打過幾次海戰,也稱不上擅長。我說你們兩個,三更半夜不睡,跑甲板嘀咕啥,是不是想女人了?先忍耐幾天,把叛軍殲滅,用他們的妻女,解決咱的孤單。”

武康嘿嘿怪笑,公瑜瞪眼笑罵:“滿嘴胡言亂語,當心我彈劾你。哎喲還有酒啊,趕緊坐下聊聊。變之擔心咱們,打不過倭國人,你給開導開導。”

三人坐上甲板,開始把酒言歡,個個壓低聲音。仁師滔滔不絕,講述倭國情況,上次倭國遣唐使,就是他接待的。隨著談話深入,武康越發覺得,這場戰爭不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