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五十三章 猜測預言皆應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三章 猜測預言皆應驗 (1 / 3)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冬十月初十,辰時兩刻。

洛陽宮紫薇城,四品以上官員,齊聚乾陽殿內,召開批鬥大會,李九親自主持。右武衛大將軍,同安郡公鄭仁泰,在漠北全軍覆沒。此為開國以來,打的最大敗仗,必須嚴肅處理。

御史大夫楊德裔,嘴炮火力全開,列數仁泰罪過。根據唐律推科,理應判處絞刑,至少革職查辦。杜君綽李孟嘗,聯合玄武朋黨,與其針鋒相對。漠北突降雪暴,並非人力可控,仁泰何罪之有?

李勣和許圉師,顯然置身事外;許敬宗和李義府,表示事不關己;武康興致缺缺,你們愛咋咋地。今天該他執勤,身著明光鐵鎧,手拄千牛長刀,站在臺階左側。

神情異常嚴肅,兩耳遮蔽噪音,雙眼目不斜視。你們隨便懟,不演全武行,我就不會管。昨天去找皇后,彙報顏賓樓情況,樂的她眉開眼笑。鄭仁泰的效忠,猶如雪中送炭,有了軍方支援,屁股更加穩固。

餘光掃視宮殿,思緒飄去九霄,武康開始冥想:屁股和腦袋,誰決定著誰。昔日項羽破秦,見阿房宮宏偉,大罵始皇奢靡,防火焚燒阿房。然而沒過多久,他也建座大宮,規模不輸阿房。

腳下的乾陽殿,是隋煬帝建造,李二攻破洛陽,也是頗為震驚。指著大殿罵楊廣:顯耀自己的奢靡,窮盡人世的慾望,國家能不滅亡嗎。於是焚燒乾陽殿,向老百姓表示,偉大的李世民,比隋煬帝高尚。

然而貞觀三年,他就自打自臉,想重修乾陽殿,被眾大臣阻止。貞觀十一年,他始幸紫微城,聽說武家二孃,芳齡只有十四,生的花容月貌。於是起了色心,收媚娘入後宮,封了個武才人。

得到美人後,又想修乾陽,又被人阻止。直到顯慶元年,其接班人李九,幫他完成夙願,重建造乾陽殿。由此得出結論,屁股決定腦袋,古往今來如是。燒前朝的宮,是引以為戒;建自己的殿,是理所當然。

時間匆匆溜走,批鬥大會結束,李九力排眾議,下詔法外開恩。老狐狸鄭仁泰,從右武衛大將軍,降為左武衛將軍。勳級爵位不變,再罰半年俸祿,在家閉門思過。

正三品變從三品,上將變成中將,還是太便宜他。一萬四千精銳,因他貪功冒進,死於自相殘殺,倖存的八百人,靠吃人肉求生。這種酒囊飯袋,就該一擼到底,省的害人害己。

處理完鄭仁泰,朝會繼續進行,商討鐵勒問題。最終中樞決定,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為鐵勒道安撫使;左衛將軍姜恪,鐵勒道安撫副使,再次行軍漠北,安撫鐵勒九姓。

宰相起草詔書,李九御筆硃批,當場下發兵部。禮部選擇吉日,太廟禱告之後,兵部授予黃鉞。將軍拿到公文,領取相應裝備,走完全部程式,就能徵發府兵。

軍國大事結束,李九想去狩獵,大殿反對如潮。文官紛紛勸諫,狩獵勞民傷財,陛下身體欠佳,懇請三思後行。武康恨的牙疼,我姐肚裡有球,跑出去浪什麼,待在家不好嗎?

況且臨近年關,冬至日大朝會,元日的大朝會,各種祭祀盛會,還有上元佳節。大大小小活動,我要貼身護衛,已經累成二哈。現在又想打獵,增加額外工作,難道我累成京巴,你才心滿意足?

李九力排眾議,所有反對無效,群臣無計可施。經過商議決定,十月二十出發,地點選在陸渾,就是河南嵩縣。可他還嫌不夠,難得出去狩獵,必須梅開二度,再加上非山吧。

非山就是嵩山,也在嵩縣境內。群臣唉聲嘆氣,朝會結束之後,三五成群離開。武康追上劉審禮,給他偃月刀圖紙,您是將作監大匠,給兄弟開個小灶,打造幾把偃月刀。

劉審禮翻白眼,圖紙裝進算袋,直接拂袖而去。武康渾不在意,咱倆可是獄友,不要這麼高冷。這時發現前方,有人大步流星,身材異常魁梧,只有一隻耳朵。知道此人是誰,立刻邁步追趕。

契苾腳步匆匆,走到則天門外,聽到身後呼喊。聲音不太熟悉,於是轉身檢視,是個鐵甲大漢。錯愕片刻,拱手見禮,聲音粗獷:“左驍衛契苾何力,見過武大將軍,不知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當,我挺稀罕你,咱倆嘮嘮嗑。武康躬身還禮,笑容人畜無害:“你我半年未見,甚是想念將軍,可否結伴而行?關於鐵勒九姓,有些問題請教,還請不吝賜教。”

契苾欣然應允,兩人聯袂而行,邊散步邊閒聊。半刻鐘過去了,氣氛依舊和諧,武康暗鬆口氣。上次行軍燕然,天山坑俘甚眾,其中包括契苾族人。怕他心生芥蒂,特意緩和關係。

對於契苾何力,武康心有好感,他作戰勇猛,且忠心耿耿。那是貞觀時期,他被鐵勒俘虜,自割左耳明誓,永不背叛大唐。李二為贖回他,與薛延陀和親,下嫁新興公主。

契苾得以回朝,拜右驍衛大將軍,更加忠心不二,為大唐征戰四方。等到李二駕崩,他和阿史那杜爾,竟想自殺殉葬,永遠侍衛陵寢。李九派人告知,太宗有遺旨,不許他們殉葬,二人這才作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