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五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 (2 / 3)

五天前三人飲宴,李奉節大放厥詞,說此次必居上第,因為他朝中有人。負責閱卷的,太子洗馬韋季方;負責遞卷的,監察御史李巢,和他是老相識。李家曾是洛陽大戶,李老丈樂善好施,資助韋季方、李巢。

郭待封聽罷,馬上找楊再思,也想找個門路。老楊深思熟慮,得知考試當日,輪到武康執勤。於是打定主意,帶上好友和禮物,共同登門拜訪。

感覺非常搞笑,我只是個侍衛,又不是閱卷考官,幫不上什麼忙。再者說來,李九親自策試,誰敢弄虛作假。考慮片刻,不直接拒絕,只說盡力而為。

兩人非常滿意,酒宴繼續進行,話題逐漸鋪開。席間郭待封,埋汰李奉節,說他心胸狹隘,沒有真憑實學,而且眼高於頂。武康很感興趣,記住所有的話,笑容開始詭異。

等宴席結束,親送客人離開,獨自回到書房。鋪白紙提筆寫,凝視三人的名字,先劃掉郭待封,再劃掉張九齡。洛陽人李奉節,勞煩您老幫忙,做獵狐行動的導火索

顯慶四年二月乙亥,即二月二十八日,劃時代時刻來臨。李九在太極殿,親試全國舉人,開創殿試先河。太極門內側,左領左右府,維持考場秩序。監門衛點名,武康和李山齡,負責搜身舉人。

見到了郭待封,燕人張九齡,對洛陽人李奉節,投以善意微笑。從你的面相,可知你的性格,是最合適的人選。本是無名小卒,引發政治風暴,埋葬長孫家族,世界真的奇妙。

殿試圓滿結束,等到放榜日,九百多舉人,只有五人上第。有郭待封和張九齡,五人待詔弘文館,隨時聽候差遣。同樣不出所料,庸才李奉節,還是落榜了。

從放榜那天起,武康吩咐楚神客,全天監視李奉節,及時彙報動向。小李受不了打擊,也不回洛陽老家,整天爛醉如泥。還因為些瑣事,外加濃濃的嫉妒,和兩個好友翻臉,三個割袍斷義。

沒了金主幫襯,盤纏揮霍一空,無可奈何下,找韋季方和李巢。起初兩人念舊情,倒也慷慨解囊,一次兩次無所謂,三番五次卻不行。特別是監察御史,只是八品芝麻官,養活一家老小,本就捉襟見肘。

到了第九次,李巢徹底厭煩,直接閉門不見。韋季方有樣學樣,也閉門謝客了,擺明不再資助。李奉節憤怒,也不敢造次,罵罵咧咧離開。回到落腳客棧,當掉祖傳玉佩,繼續爛醉如泥。

等到三月中旬,感覺時機成熟,決定展開行動,哪知又被耽擱。作死的高句麗,再次挑釁大唐,出兵攻打新羅。行動必須押後,繼續等待吧,希望祖傳玉佩,多堅持三五天。

三月二十五,朝堂達成一致,採取圍魏救趙,兵臨遼東邊界,逼迫高句麗撤兵。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出任遼東經略使。協助營州都督程名振,備戰遼東前線。

四月初三,玉佩換的錢,被李奉節敗光。交不起房租,被客棧趕出來,身上只剩幾十文。雖然不多,卻夠路費,回家就行啊。可他不樂意,再次進入酒館,排解心中鬱悶。

不到半壺酒,聽鄰座交談,聲音非常低,是在談論科舉。他被勾起興趣,端著酒杯偏頭,見兩人對面坐。背對著他的,身材瘦弱單薄,面對著他的,身材異常魁梧,左頰刀疤很嚇人。

刀疤臉武康,見小魚上鉤,扯詭異淺笑,低下頭說道:“參加科舉的,有九百多人,僅僅五人上第。再思兄您說,是聖人精益求精,還是考生虛有其名。”

楊再思一飲而盡,呵呵笑道:“變之明知故問,聖人英明神武,自然精益求精。郭待封和張九齡,考卷確實不錯,上第實至名歸。其餘舉人考卷,我粗略掃幾眼,遜色許多啊。”

武康搖搖頭,話語帶著疑惑:“我還是覺的,其中有蹊蹺。九百多舉人,都是各州舉薦,難道各種官員,都是尸位素餐?我也去了弘文館,其中有份考卷,讓我眼前一亮,我讀給你聽...”

李奉節心頭猛顫,刀疤臉背誦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武康郎朗背完,有些意猶未盡:“如此錦繡華麗,讀之心花怒放,思之餘音繞樑,令人擊節讚賞。實在想不明白了,以聖人的睿智,為何不取這篇?”

楊再思翻白眼,變之真能裝,這類狗屁文章,我半天寫十篇。昧著良心,拍手叫好:“果真是好文章,令人高山仰止,聞之耳目一新。做此文的舉人,必滿腹經綸,有經世之才。變之說的對,此人不中第,實在匪夷所思。”

李奉節眼眶微熱,終於找到了知音。武康捕捉到,開始引導:“閱卷的韋洗馬,堪稱博學多才,如此好考卷,肯定會注意。再思兄你說,他是故意的嗎,和卷主有仇嗎?”

楊再思撇嘴,也壓低聲音:“變之賢弟慎言,就算韋洗馬認識他,也不會公報私仇。這是聖人親試,他不敢徇私舞弊。再者說來,他閱完考卷,李御史還會稽核。”

配合的不錯,武康擠眉弄眼,繼續引導:“我還是不解,以李御史的博學,也會發現此文。難道公報私仇的,是監察李御史,他和卷主相識?”

楊再思搖頭:“變之有所不知,李御史稽核完,會和韋洗馬討論,最後呈給聖人。如此美的文章,他若無故棄選,韋洗馬不會答應,會舉報給聖人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