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三十五章 群魔亂舞打穀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刺史 第三十五章 群魔亂舞打穀場 (2 / 3)

上官儀看向書童,接手遞來的鐮刀,大步走進稻田,彎腰開始收割。怪異姿勢,手足無措,惹笑眾人。老臉通紅,乃翁不信邪,不信比寫字難。咬牙揮鐮刀,稻杆棵棵倒,累的捂老腰,真比寫字難。

烈日炎炎,汗流浹背,武康很興奮,速度越發快。割完一趟,追上官儀,放緩速度,聲問道:“關於廢王立武,先生怎麼看,昭儀能上位嗎?”

上官儀皺眉,斟酌許久回話:“老夫不看好她,王皇后有太尉、褚遂良等支援。反觀武昭儀,支持者寥寥無幾。李義府、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就算加上武都督,話語權還是太輕。”

武康無奈贊同,也確實不夠看,能一錘定音的,只有那個人。給媚孃的錦娘妙計,就是關於那個人,不知她看了沒。不禁輕聲嘆息,繼續問道:“先生聲告訴我,您會支援她嗎?”

長時間沉默,上官儀敷衍:“我只是秘書少監,支援與否並不重要,我也不打算摻和。老夫竊以為,此乃聖人家事,除了長孫太尉,別人不該指手畫腳。”

您的想法不錯,可那些宰相們,不會有此想法。他們應該學習崔敦禮,出身關隴門閥,官居中書令,卻選擇置身事外,最後得以善終。正事聊完,擠眉弄眼:“先生是拿筆的,幹不了粗活,哪涼快哪歇著吧。”

**裸的嘲諷,上官儀翻白眼,反唇相譏:“武都督得舉薦之前,本就是農家子,自然熟知農事。上官家書香門第,家父是前隋北部郎中,自然不接觸農事。”

武康不置可否,呵呵笑道:“本人竊以為,書香門第者,也要知農事。農是國之根本,做官不知農事,就不懂百姓生活。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像晉惠帝那樣,何不食肉糜?”

**裸的嘲諷,這是罵我呀,上官儀很不忿。不知如何反駁,心中有氣,用力過猛,哎呦一聲。丟鐮刀,捂腿,鋒利鐮刀,割破長袍,割腿上,疼的齜牙咧嘴。

這就尷尬了,武康丟下鐮刀,揹他去打穀場。取出腰間匕首,掀開緋色官袍,露出猙獰傷口。割開四周衣服,錢順拿來酒精,和醫學博士一起,緊急消毒處理。

傷口縫合時,殺豬般咆哮,武康忍不住,噗嗤樂出聲:“我上官先生,不要這麼誇張,我就算渾身傷。瞧瞧臉上刀疤,當初縫合時,一聲都沒吭。”

上官儀氣急敗壞:“你就是個匹夫,皮糙肉厚的莽漢,老夫比不了。田舍奴還笑...氣煞我也,想娶我家孫女,死了這條心吧...哎呦呦,疼死老夫也。”

武康哭笑不得,這就拒絕啦,不過無所謂。崔晴不樂意,就算婚事定下,等您老事發,媚娘也會干預。竹籃打水一場空,可憐的上官婉兒,做不了我兒媳嘍。

傷口縫合完,保安攙他去草垛,搬條矮凳讓他坐。武康也沒心情幹活,自己搬條凳子,陪著喝水聊天。見他齜牙咧嘴,白臉輕微扭曲,感覺很可樂。

時間分秒過去,稻田收割完畢。二顯帶著保安,撿田裡稻穗;平郎帶著官差,平鋪稻杆在打穀場;錢順牽著耕牛,套上大石磙。揮舞馬鞭,不停轉圈,一遍遍碾壓。

笨重滾動的石磙,引起上官儀注意,武康扶他起來。缸口粗的石柱,橫向鏤出溝壑,圓柱兩端掏孔。外邊是方形木框,內側凸出兩根橛,插在石磙圓孔裡。

木框掛著麻繩,犍牛拉著轉圈,遍遍碾壓稻杆。上官儀仔細琢磨,很快大加讚賞:“此物大善,碾碎稻杆,碾出稻穀。比連枷省力,速度更快,好東西呀。老夫要上報朝廷,必須大力推廣,誰發明的?”

武康有些懵,難道大唐沒石磙,這很不科學。曾經有新聞報道,陝西出土大型石磙,專家是漢朝的。不過很抱歉,不是我的發明。遙想上輩子,脫粒機出現前,都是牛或拖拉機,拉著石磙滿場跑。

那個時候,每家必備石磙,不過穿越時,它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上官儀的連枷,就是長木棍,鐵鏈拴木棍。人揮舞長棍,短棍擊打稻堆,分離出稻穀。

同時也是武器,雙節棍、三節棍的鼻祖,騎兵的最愛,守城士兵必備。所謂的守城戰,敵方爬上城頭,用兵器殺掉他。然而想消滅敵人,必須能看見敵人,比如手中拿刀,只能等敵人露頭。

連枷不用見人,短棍是活的,對著城頭砸,就能砸死人。同理,也是盾牌兵的噩夢,腦袋縮盾牌後,照樣頭破血流。武康和保安隊,最近都在苦練,比橫刀殺傷力大,也不要招式,用力砸就對了。以後成為標配,幾百連枷揮舞,想想熱血沸騰。

聽上官儀呼喊,漸漸回過神,見他目光焦急。遲疑片刻,候著臉皮承認:“偶然突發奇想,想出這個點子,難登大雅之堂,讓先生見笑啦。去年在婺州推廣,可惜牛馬少,村民排隊使用。”

上官儀瞠目結舌,你不是武夫嘛,怎能想到石磙?然而想起永徽犁,漸漸釋然,呵呵笑道:“恭喜武都督,再立大功勳。收回剛才的話,武都督的嫡子,與老夫的孫女,婚事可以商量。等回京城,徵詢純兒意見,再給準信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