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兒意思,武康呵呵樂,老傢伙被震撼了。想想也是,石磙是脫粒利器,無論麥或粟米,都能完美使用。若實在沒牛馬,做好潤滑工作,兩名大漢也能拉動。
打穀場中央,錢順趕牛離場,眾人用木杈翻動。把稻杆翻個兒,再用石磙碾壓。兩刻鐘左右,木杈挑開秸稈,一部分堆草垛,作為牛馬飼料;一部分運到田裡,堆成堆燒掉,草木灰可是肥料。
湧起惡趣味,要不下道政令,禁止燃燒秸稈。想到這笑出聲,真下達那個命令,肯定被百姓罵死。好容易攢的“婺州青天”,秒變“婺州贓官”。
上官儀捋山羊鬍,滿意他的表現,看來真想結親,瞧把他美的。這個必須拿捏,給未出世的孫女,爭取最大利益。結親的物件,必須是嫡長子,否則免談。
稻穀堆打穀場,繼續碾稻杆,直到午時末,全部碾出來。眾人齊下手,把大堆稻穀,移到場地中央,壘成長牆形狀。老天爺很給面子,颳起了輕風,錢老丈閃亮登場。
吐唾沫,搓手心,認風向。拿木鍁,鏟稻穀,揚上天。風吹稻殼,白米落下,清脆滴答,最美樂章。上官儀蒙圈,盯著飛舞木鍁,久久不能回神。
貞觀年間,自己在揚州,輔佐揚州都督楊仁恭,知道大米脫殼流程。先用連枷打,秸稈與稻穀分離;再用米碓搗,分離穀殼和白米。舂米是體力活,在秦漢時代,甚至是刑罰。劉邦的戚夫人,被呂雉罰舂米,還做了首《舂歌》。
唐朝水碓普及,能借助水力舂米,仍有很大侷限。一來造價很高,二來建河流旁,很難完全普及。現在有石磙,可一步到位,也是農業盛事。想到這兒扭頭,盯著武康:“此脫殼方式,也是變之發明?”
有點兒意思,稱呼都變了,都喊我的字了。關係更近一步,不過不好意思,不是我發明的。是後世勞動人民,積累經驗教訓,摸索出來的套路。然而,不要臉一次,就能有二次,於是昧良心點頭。
上官儀眼冒金光,呼吸開始急促,捋著山羊鬍:“關於婚事,不用等訊息,老夫現在決定。二十年之內,倘若你有嫡長子,我也有孫女出世,便定下婚約。”
武康笑逐顏開,恭敬的抱拳,您老真給力。錢順湊過來,賠著笑見禮:“武公有所不知,我家大人是高手,別人揚場費時費勁,大人手到擒來。所以我們村的人,都請大人幫忙,給些白米酬謝。”
這更有意思,武康呵呵直樂,想到上輩子的爺爺。也是揚場高手,每到收割時節,村民提著酒過來,稱呼一聲大師傅,去給俺揚場吧。可惜老爺子走的早,只在遺像上見過。
嘆口氣,收思緒,見上官儀興奮,決定再給震撼。馬上吩咐錢順,去家裡拿秧馬,那也是農業利器。錢順應諾而去,上官儀雲裡霧裡,秧馬是什麼馬?
約莫半刻鐘,實物搬過來,外形似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武康開始講解,這是種水稻時,插秧、拔秧的工具。讓錢順示範:插秧,秧苗放船頭,右手取,插田中。雙腳駕馭秧馬,向後逐漸挪動;拔秧,雙手拔秧苗,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
提高工作功效,減輕勞動強度,去年發明並推廣。武康竊以為,是中晚唐出現的,在北宋大幅流行。大文豪蘇東坡,曾作《秧馬歌序》,用以推廣此物。
上官儀麻木了,直接發話:回城就籤婚契,以二十年為期。若老夫沒孫女,或者你沒嫡子,則婚契作廢。
有點兒意思,武康點頭答應,心思電轉間,湧起壞主意。既然訂婚了,那麼廢王立武,您老也出力吧。乾咳兩聲,壓低聲:“先生您知道,昭儀是我阿姊,能不能幫幫她。”
上官儀沉吟,最終搖搖頭:“此事風險太多,我若支援昭儀,萬一失敗...關隴門閥的報復,上官家不比清河崔氏,根本承受不起。變之也別勸,老夫置身事外,既不贊成,也不反對。”
明哲保身,可以理解,他不敢孤注一擲。此時打穀場中,傳來陣陣歡呼,稻穀全部揚出,白白大米真討喜。所有人齊下手,裝麻袋裝車,收稻糠堆草垛。
節目效果不錯,決定再加把火,示意眾人安靜,大步來到場中:“朝廷格外開恩,婺州今年夏收,可以不繳田租。諸位鄉親們,皇恩浩蕩,盡情歡呼吧!”
不到五秒鐘,爆發滿堂彩,眾人徹底**。不知誰起頭兒,唱響婺州民曲,一時載歌載舞。好傢伙太熱烈,男女老少跳舞,整個群魔亂舞,樂的他哈哈笑。
很快笑不出來,錢老丈和三個老人,不由分拉他進群。笨拙的身軀,僵硬的舞步,惹的官差爆笑。武康也樂了,作死啊你們,都給我下來跳舞,上官儀也不例外。
所有人都瘋了,村民把官差包圍,官差也漸漸放開,學著又唱又跳。整個打穀場,群魔亂舞...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聊人生,尋知己~